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2.
“坏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许多父母对此感到困惑。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某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恶性循环,导致了所谓“坏孩子”的产生,使得某些原来本质不错的孩子被父母和学校误解、轻视、放弃,最终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3.
某老师把自己班上表现好的学生定为“好孩子”,进行表扬;又把表现不够好的孩子定为“坏孩子”,以示批评教育。而其余的大多数孩子便成了“不好不坏的孩子”。于是有人遇到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信口夸他是个“好孩子”,那孩子立刻纠正说:“我不是好孩子”,“但也不是坏孩子”,“我是不好不坏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吓唬孩子是一些父母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有些家长在孩子哭闹或不听话时使用某种方法来吓唬孩子,有时可能会奏效,真能把孩子“镇住”,但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父母难以预料的。首先,吓唬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例如,警察经常被父母搬来“抓坏孩子”,以致使孩子误以为警察就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3,(10):18-18
当“好孩子”很无趣,但是家长老师喜欢她;当“坏孩子”不仅有趣,还会赢得同伴的喜欢,可是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跟“坏孩子”玩儿……这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遇到呢?父母到底引导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女还是小魔女呢,或许其实好坏都不重要?@父母必读杂志携手现代教育出版社@萤火虫绘本特邀@一慢二看(李一幔)老师,为大家送上微访谈“做一个小魔女or乖乖女”。  相似文献   

6.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7.
5岁的孩子讨人喜欢,常常被称为“乖孩子”。到了6岁,孩子往往变得不怎么听话了。有些儿童心理学家就把6岁这个阶段称为“儿童第二反抗期”。6岁以前的孩子,见了客人,总是热情地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可是一到6岁,就不一样了,见了人却爱理不理的。你越要他招呼人,他就越不开口,低着头倔着。平时,他们动不动就嚷嚷“我知  相似文献   

8.
施报 《家教指南》2007,(4):48-48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10.
应该跟我玩     
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马克西姆,维克多是个坏孩子,不愿意看到你再跟他一起玩。”“那我是好孩子吗?妈妈。”“当然,当然!你是个乖孩子,好孩子。”应该跟我玩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家长问卷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留言:“在活动时,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我的孩子进行指导。他选择的活动过于简单了,老师应该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年龄的活动。老师总是指导淘气的孩子,他们太牵扯老师的注意力。而我们这些乖孩子是不是不太受老师的关注?”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感受,但是这位家长多虑  相似文献   

12.
一、个案情况简介小宇,男孩,5岁4个月。小班开始,小宇就表现出思维非常活跃,语言的发展也明显优于其他同伴。班上的其他孩子还在用单词或是不连贯的句子进行表达或交流时,小宇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了,时常冒出的成人化的语言能把父母和老师逗得开怀大笑。由于小宇能说会道、思维敏捷,他一直都是老师开课的“杀手锏”,没有人回答或许多孩子都答错的问题,他来回答总是头头是道,甚至常常成为一节课的出彩儿之处。班上两位老师很喜欢小宇,对他倾入了特别的欣赏和疼爱。老师们还告诉家长,孩子的语言发展较其他孩子强,可以在这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住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反之亦然,我们也需要听孩子的话。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不是要学生“分秒必争”地学习书本知识,而是通过教育,让人类生活更美好,让人格更健康和完善。对于过往强调知识记忆的教育,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其对健全人格晦破坏力,可是,只是因为单一的成功模式一一考出好成绩,上到好学校,进入好大学——人们一直屈服于应试教育的威势,联系孩子与老师、父母的,似乎只是“分数情”——分数高就是乖孩子、好孩子。试问,“超女”出现之前的教育,让多少孩子还保存着对纯真年代的温暖记忆?  相似文献   

15.
李红艳 《家长》2010,(8):52-52
我们常说的“乖孩子”,是指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听家长和老师管教,所以往往招人喜欢,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时,都喜欢说“真是个乖孩子”。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孩子太乖了并不好。孩子太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心目中,其实是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的。只能说有的孩子比较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如果我们把后面这一类的孩子称之为"坏孩子"的话,那么就请你听听我们班的几个"坏孩子"的故事吧。谢小龙,是我们班学习上的"尖子",可也是一个"捣蛋分子"。老师提问时,他的手总是举得最高,回答  相似文献   

17.
时至今日,几乎每个老师都在慨叹:管教孩子实在太难!学生向老师的指令发出挑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这是否意味着好孩子越来越少了?当然不是。世上没有坏孩子。工作的这几年,我逐渐学会尊重和赏识那些向老师说“不”的孩子,不把他们的特点当作缺点。以前教六年级时,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文。为了此事,我发过火,在班上厉声厉色地训斥他,到头来,孩子没面子,我也没面子。家访时,孩子的父母都支持我,但最终也没改变他,我们的关系很僵。临毕业时,他给了我一封信,内容是:“法老师,难道老师总是对的吗?有些作文题目,我没什么体验,不知道该写什…  相似文献   

18.
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大人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我们孩子。这一次期中测试刚完,大人们又讨论开了,“你家的孩子成绩不错,是个好孩子!”“我这孩子不行,唉,真是……”难道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孩子吗?那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好孩子”、“坏孩子”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父母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时是乖孩子。对老师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把老师的话当成了最高指示。可回家后,却判若两人,任凭父母长辈怎样的苦口婆心,婆心苦口,  相似文献   

20.
豆豆曾经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最近我发现他变了,常欺负其他小朋友,老有小朋友喊着:“老师,豆豆打我。”“豆豆抢我东西。”每当我问豆豆原因,他总是气呼呼地说:“我就是个坏孩子!我不乖!你快去告诉我妈妈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