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即建国后的头七年,我国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对于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和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一种观点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再一种观点认为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也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印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2):48-50
1.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何认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转变问题指出:“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决议》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在贯彻《决议》精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经历了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过早地放弃了这一理论,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昙花一现。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诸多遗憾。笔者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毛泽东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回归”三方面。对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确定?对此,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应以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作为历史的起点。有的同志则认为,应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历史的起点。这两种意见,都是以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史即新中国的历史,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历时57年,可分为两个阶段:①前7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阶段。②后50年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几种性质的经济成分并存。毛泽东对利用资本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探讨。他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将来社会做准备,高度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转变到社会主义阶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要点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10月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时期分两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和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作了四个方面的重要修改。这四个方面的修改不仅改变或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标志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诞生的重要篇章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问题,也就是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地位问题。在毛泽东的最初设想中,未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应该是“由无产阶级领导或参加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体制及运行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主要是:中国经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要在制度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给予保障;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坚持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把握过渡时期总任务;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反对盲目冒进,等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两种不同战略构想,其关系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重大差别。笔者认为,探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关系的前提是确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如果我们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有关这一问题的报告和讲话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那过渡时期总路线就背离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如果我们以七届二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参照系,那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主党派在建国以来从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政治联盟性质的参政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经历了艰苦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从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给民主党派带来了生机,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使民主党派的工作得到了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发展;随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民主党派在两个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践中,工作发生过某些偏差,原因在于:第一,在正确把握国情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第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不够清晰;第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认识不一致;第四,低估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的重要作用;第五,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设想的过于简单,认识到这些对今后的工作中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确立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但是,1949年9月,新政协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却明确规定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在此期间,曾有党外人士向毛泽东询问,要多少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去,毛泽东说:“大概二三十年吧。”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49年3月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就已明确规定。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利用和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这一时期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看法各不相同。大体说来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三种观点,认为无论叫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叫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总结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更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超越。不能理解为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