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又有新举措,从2005年12月18日起,深圳市又有4个区图书馆加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至此,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图书馆与6个区图书馆之间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读者持有一张借书卡,便可在市图书馆和6个区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图书,享受到一卡通行的便利。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是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2.
余胜 《图书馆论坛》2004,24(6):275-275
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阅渎需求,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图书馆联手合作,推出图书“通借通还”服务。8月12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办公室在深圳图书馆举行图书“通借通还”启动仪式,随着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在电脑屏幕上一记点击,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市通借通还业务问题的梳理、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引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界目前正在进行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和实施即统一技术平台搭建、读者库和书目库的合库、服务规则统一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工作,并对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成后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州城域范围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障碍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大型图书馆在异构系统基础上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一般路径,提出了大型图书馆逐步畅通馆际间的文献流转渠道以实现通借通还的策略,即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和创新服务模式等,以期为构建全域通借通还服务网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余胜 《图书馆论坛》2004,24(3):188-188
3月10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基层图书馆建设现场会在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图书馆召开,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以来第一个以贯彻“文化立市”会议精神、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为主题的现场会议,来自深圳6个区的文化局长、图书馆馆长和12 5名基层图书馆代表参加了会议。6 7家新达标的社区(村)图书馆在会上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隆重表彰。从2 0 0 3年8月开始,市文化局组织了第4次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网络社区(村)图书馆达标评估工作,评出达标图书馆6 7家,其中福田区2 3家,罗湖区8家,南山区8家,宝安区4家,龙…  相似文献   

6.
刘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26-27,33
公共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配送服务旨在全面降低读者的借阅成本,提高阅读效率。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配送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建设该服务体系的先决条件,提出了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高度智能的数据存储系统、完善的书籍物流管理体系等通借通还配送体系的建设方案,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7.
深圳图书馆之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形成了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和跨系统的图书馆协调协作网。提升图书馆之城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是深圳图书馆人一直努力的方向,建设完善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深圳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1前言深圳图书馆成立以来,订购图书一直采用传统的订购渠道,即将订单报到新华书店,由新华书店逐级上报到新华书店总店,汇总至出版社,图书出版后再按反方向逐级下发。这条渠道中间环节较多,图书分发过程复杂,各级新华书店往往要等图书积压成批才能下发,所以图书馆预订图书“中转”时间长,到馆率不够高,同时也存在缺漏书、错发书现象,直接影响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文献服务工作。1993年,深圳图书馆为实现全深圳市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目标,成立了深圳市文献采编中心(以下简称“采编中心”),它承担着市内外55家成员馆的中文图书采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穗深两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总结了深圳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图书馆之城”的经验,提出广州市在建设“图书馆之城”时,高校图书馆应借鉴深圳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围绕区域发展规划,联合公共图书馆,共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管理办法及运行状况,分析了柳州市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服务的优势,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当前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工作的现状,结合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的开发实践为例,从系统流程、系统功能、模式选择、技术实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由江西省图书馆牵头组织实施的南昌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实践,分析"通借通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深圳图书馆、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共同承办的“首届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海内外权威图书馆组织负责人、著名公共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围绕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及服务模式演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现状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沈阳地区图书馆的基本现状,以及国内开展馆际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的情况,分析了几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沈阳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服务可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沈阳地区图书馆的基本现状,以及国内开展馆际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的情况,分析了几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沈阳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服务的发展思路。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沈阳地区图书馆的基本现状,以及国内开展馆际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的情况,分析了几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沈阳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服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江西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启动仪式在江西省图书馆举行。通借通还服务开通后,7家成员馆之间实现一证通行,这意味着7家公共图书馆的持证读者均可在南昌城区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完成借书还书,享受7家公共图书馆服务及总量达380多万册的藏书资源。江西省文化厅厅长郜海镭表示,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只是一个开始,到2015年,江西将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多校区开展通借通还,能使读者不出校区便可完成对其他校区馆藏图书的借还,是图书馆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调查了多校区图书馆不能开展完全式通借通还的原因,分析了开展完全式通借通还的关键因素,并介绍了在新老两馆开展通借通还可行的模式案例。  相似文献   

19.
通借通还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撑条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DB4401/T96-2020)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地方标准之一,该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意义、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1 深圳模式-图书馆之城 所谓“深圳模式”,是指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市、区县两级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限制,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龙头,以区图书馆为骨干,与街道和社区共建的方式,通过市立图书馆直接提供文献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条件,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提供场地、招募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配套投入等相应条件,共同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