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民生报道关乎百姓的生活,那么,百姓这个“个体”就应当也必须成为报道的主体,一切的民生报道都应该围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来进行,并把他们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需要不需要、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让“以人为本”这条思想红线贯穿民生报道始终,就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沧州晚报》在落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这一办报思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4.
目前,“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广泛推崇和欢迎,堪称是全新新闻生力军。“民生新闻”对电视媒体的要求是: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利益需求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关注的人和事,在积极为首姓排忧解难的同时,反映百姓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我们台的自办节目《市民热线》,目前还只处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尝试,已经受到了鹤城市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6.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7.
《民生大参考》是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频道开播三年后,通过对频道资产存量的盘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结合媒介市场运行环境,全力打造的新型新闻资讯栏目。2004年元月一日与公众见面。栏目以“民生新闻”为主打.提出“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的节目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对我国电视事业2004年的发展状况作一番回顾和梳理。就不能不提到“民生新闻”这个词。的确.这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关怀”①的新型电视新闻形态,无疑成为2004年电视领域的最大热点之一。这一点.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说明。在实践方面.自2002、2003年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都市一时间》《南京零距离》和《第一时间》等栏目开始让各自所在城市的电视观众眼前一亮”②开始,到2004年全国首届百佳电视栏目评选时.在入围百佳的栏耳中新闻专题类节目占30%.而其中与纪实纵深类平分天下的就是民生类关注节目。  相似文献   

10.
红梅 《记者摇篮》2006,(5):8-10
“民生新闻”、“百姓新闻”,就是有关人民生计、市民生活、三贴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媒体在新时期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的时代标志。民生新闻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12.
张芳 《记者摇篮》2007,(9):20-21
近两年,民生新闻的大旗浩浩荡荡在全国各地省级媒体上挥舞开来,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又一道亮丽风景。民生新闻之所以能挥着大刀向前冲,实际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他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则在民生新闻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强大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领域里出现的最大亮点就是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新闻改变了原有的高高在上、并且板着冷面孔说教的姿态.而是由“俯视”变为“平视”,直击社会问题,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从上世纪90年代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到之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推出,开拓社会新闻报道的外延,更多的有关百姓的家长里短,更多的逸闻趣事、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进入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武汉地区就有《现在直播》(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湖北经视)和《百姓连线》(武汉电视台)三档这样的栏目.。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大多数民生新闻太过于关注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相同题材的新闻事件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类节目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18.
《民生大参考》是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频道开播三年后,通过对频道资产存量的盘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结合媒体市场运行环境,全力打造的新型新闻资讯栏目。栏目以“民生新闻”为主打,提出“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的节目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9.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