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资珙(1904-1968年)是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史家,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曾在我国多所大学任教,培养造就了几代科技人才。他长期从事科学史特别是化学史研究,做过大量史料考证工作并有独到见解。他是李约瑟的挚友,曾为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提供了许多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郑大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年早哲学的郑大章博士是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但其事迹鲜为人知,该文介绍了他的生平经历及其中国放射化学事业所做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创立者——加菲尔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9月16日,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出生在纽约市一个犹太——意大利血统的家庭。他很小就开始接受教育,深受其知识渊博的继父的影响。1947年,加菲尔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两年后,他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在伊万斯研究和发展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成了一名化学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4.
吴限 《科学文化评论》2020,17(2):114-125
德国人施德明曾于19世纪末在京师同文馆担任化学与矿物学教习。他不但是中国第一位德国籍的化学教习,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化学教习。在研究人物的过程中,挖掘出一些重要的原始文献,从中获取到不少关于此人的信息,所得结果大大增进了对其生平事迹的了解,意图填补中国和德国科学史在相关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何丙郁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丙郁是国际著名中国科技史家和国际中国科技史研究组织者。该文以珂丙郁介入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及李约瑟博士的三次合作为径,以何丙郁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的亲历为维,论述在他在中国科技史研究及组织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韦克斯编的《化学元素发现史》是一本图并茂的化学史名。张资珙于1933年开始翻译此书,1940年完稿,但迟至1952年才正式出版。他增补了约269个注释和41帧插图。特别是,他增补了与中国有关的注释和插图。他所做的既是翻译工作,又是研究工作。他的译本是一本风格独特的专题化学史译。  相似文献   

7.
徐光宪院士是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市。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回国后从事量子化学、原子簇化学、配位化学、核燃料和稀土萃取化学,以及稀土生物化学与稀土材料化学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他提出了萃取机理分类法,络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以及原子价的新定义。尤其是在稀土科学方面,他探讨了稀土化合物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发展了镧系理论,合成并表征了大量稀土络合物;建立并发展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为中国稀土工业获取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做出巨大贡献,实现了中国稀土产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07,(11X):7-9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德国物理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埃特尔的获奖也是自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因“在表面化学中的发现和研究”获得1932年诺贝尔奖后,表面化学领域的第二个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史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重温先人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和科研热情。充分认识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史料》2004,25(3):208-208
程之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医史学家,在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的研究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在5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本着以史为鉴和以史育人的原则,深切感受到医学史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化学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埃及出生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和物理学教授艾哈迈德·泽维尔(AhamdH.Zewail),以表彰他应用超短激光成像技术观看到分子中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运动的,从而有助于人们理解、研究和预测重要的化学反应,为整个化学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12.
SCI化学及其相关领域期刊的计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SCI化学领域期刊的计量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被SCI收录的化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于相应学科主题的平均影响因子,在相应学科主题的位次也比较靠后。通过分析中国论文涉及的SCI化学领域期刊,认为中国在应用化学、电化学、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结晶学等方面具有研究优势,在分析化学、多学科化学、聚合体科学等方面具有与国际水平相当的研究实力,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医学化学、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原子、分子及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化学在20世纪20年代步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在此后一直引领世界化学潮流。罗杰·亚当斯见证并亲历了美国化学乃至整个科学事业登上世界科学顶峰的历史进程,他在有机化学研究及研究生教育方面硕果累累,他和他的学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学院科学与工业研究的有机结合与共同繁荣,除此之外,他作为一位科学政治家所做的工作对于美国及德、日在二战后的科技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的学术生涯,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美国化学和化学工业携手并进的一张缩影,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格:这种化学风格立足于有机化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但它始终牵动着美国化学工业的创新进程,恰与霍尔顿所言"杰斐逊式的研究纲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王琎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化学史研究和科学教育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在少年时期学习的是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后来又去美国理海大学学习化学工程。通过他在留学期间写下的一些古体诗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材料,我们在加深对他留学期间经历的认识的基础上,还可以看出他力图沟通中西文明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夔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19-222
指出未来化学研究中的层次,尺度和跨度突破的趋势。提出了分子以 上层次化学、宽时间域化学过程和多尺度大时间跨度实际过程的基本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  相似文献   

18.
赖微娟 《科教文汇》2012,(21):125-125,128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史因其丰富的教育内涵,故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站在那里,给围着他的学生们讲解问题。头发花白的教授目光和蔼,思维敏捷,音调顿挫,连不时扬起的手臂也依然那么有力;年轻学子们个个全神贯注,每到会意之处,频频含笑点头……无论是在中国现代化学史上还是化学教育史上,这位学者兼良师的名字,是决不可被忽略的,他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刘有成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很难相信这位神采奕奕的老者已迈入90岁高龄,无论踏上三尺讲台,还是走进实验室,他走到哪,哪里就成为知识和激情的磁场。  相似文献   

20.
万文彬 《内江科技》2006,27(4):55-55,43
本文从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讲解及如何进行化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对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