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劳伦斯和徐小斌的同名小说<羽蛇>,二者都体现出了回到原始、返朴归真的人类情绪.在对古代墨西哥神话传说中"羽蛇"形象的运用上,劳伦斯将它复原为古代的神祗,徐小斌将它化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反衬原始精神在现代的迷失.两部作品的原始主义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向往神性,呼唤真我;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和谐两性关系的企盼,希望世界重新拥有生机.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美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以往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娴熟的艺术手法把家庭对他的影响,他与弗丽达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对当时社会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展示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劳伦斯一生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D.H.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D.H.劳伦斯与哥哥之问的手足情结关系的探寻,从而揭示他无意识里与哥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恋爱中的女人>是他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劳伦斯在小说中不仅揭露了工业文明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指出人类精神层次上的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与此同时,劳伦斯提出了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8.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世林 《考试周刊》2008,9(5):139-140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天才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为年仅28岁的劳伦斯带来了荣誉.他打破十九世纪前辈作家的传统创作方法,以其独特的风格,抒情的笔调,细腻的心理刻画,为我们创作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女性形象.如在<儿子与情人>中出现的三位女性.可正因为他刻画女性形象的成功,使大部分学者将他们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和分析那些女性人物身上.而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对来说,就容易被人遗忘或忽视.在<儿子与情人>中,除了保罗这一男主角之外,他的父亲瓦尔特·莫瑞尔则明显被很多人忽视.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憎恶和瞧不起的男人.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普通的矿工,一个可怜的工人,他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文拟从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入手,从社会经济,家庭,和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三方面入手,从而说明,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文明发展社会工业化的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同时它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这也正是劳伦斯大多数作品所反映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历史评论家,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精彩地评论了前代的人和事,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反映了他在历史评论方面的辉煌成就.他的史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比较法、历史主义方法和原始察终法.  相似文献   

11.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散文以探索人性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为重点,揭露了十九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人的完整性、使人异化以及对人性扭曲的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对保持乡间自然本性的向往和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尊重与推崇,进而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不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小说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现代主义小说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研究缺乏自主性,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4.
庞慧英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6-1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最具独创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所蕴含的生态哲思为探寻一条自然、人类、社会和谐共存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帮助。2010上海世博会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沟通与交流,表达了人类应对未来城市化挑战的和谐整体生态智慧,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和谐城市,宜居生活"。劳伦斯的生态哲思与上海世博园生态智慧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的挤压下,现代人被严重异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挤到了边缘地带,使之失去自己的家园。现代人有发达的理性思维,有对金钱、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却忘却内在的生命,压抑自然的欲求,从而失去人应有的本性。与现代性的肆略相抗衡,作者通过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拯救之途是现实主义的反动,即他大声疾呼、强烈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渴望人能够直面人生,回到人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7.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自然观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对于劳伦斯自然观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而且对于当代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努力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以其深刻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熠然生辉,他以一个思想家的锐敏、一个艺术家的真诚表达了对时代的焦虑、人生的困顿、人性的堕落和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危机与塌陷的思考。预示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和现代主义思潮的临盆。他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他对人的命运的关怀是深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以善于抒写人性而著称。沈从文写人性,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汹涌澎湃的激情,他常常是平静地、朴实地描写一般人的生活,通过人物行动和对话,把人性中最动人和最美好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催人泪下。《菜园》就是沈从文这类作品中的一部短篇小说。本文对这部作品在表现人间母子情深和美丽人性方面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早期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现代西方社会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回归本性,张扬生命的期望,同时也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