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说新闻以其亲民优势从诞生之初就迅速走红,发展到今天,说新闻栏目已覆盖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说新闻也遭遇了瓶颈,庸俗、琐屑之风劲吹,突出表现在各地方台.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说新闻在地方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央电视台或是单向索取地方台新闻线索、调用地方台人力和节目资源,或是等候上传新闻“等我挑选”。地方台则希望多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时段播发反映地方建设成就的新闻,中央台需要什么新闻.地方台通联就不遗余力传送什么新闻,“点菜下饭”用稿率高。  相似文献   

3.
蔡跃锐 《现代传播》2004,(2):127-128
和传统新闻相比,由于说新闻表现得更多的是新闻主播的个性色彩,所以一档说新闻节目的成与败与新闻主播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播的好坏直接决定节目的成败。要做好说新闻节目,不仅要有做好传统播报新闻的因素,更要有一个具备个性化魅力的主播。本文拟对地方台说新闻节目中的主播这一角色作些思考。一综观地方台的说新闻节目,主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类:1 调侃味浓,评点随意。虽然“说新闻”节目中有潜在的娱乐因素,新闻也就从信息播报转向轻松娱乐,从严肃正统转向通俗流行。但是说新闻的“说”不等于爱怎么说就怎…  相似文献   

4.
广播节目安排和广播用语,存在着不必要的“划一”现象。中央台有“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各省台也就设“新闻和省报摘要”节目;中央台把“主要内容有”改为“下面请听内容提要”,各地方台也就都仿而行之。更奇怪的是,中央台报播音员姓名时一般用两个字,如:“这次节目是由红云、铁城播送的”,各地方台也就把播音员的名字一律改为两个字。这种形式上的“划一”有什么必要呢!依我看,各地广播电台,完全可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之下,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各自办成有独特风格的电台。  相似文献   

5.
就国内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现状来说,虽然已然具备相应的系统,可是在具体发展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角度出发,阐述了地方台民生新闻的特点、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鲁慧 《新闻世界》2013,(7):64-66
【摘要】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强化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消息类新闻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播出时间、传播对象等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更加专业的划分。比如“说新闻”。这种新颖的播报新闻的方式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一时间,各省市地方台的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开始了“仿效”或对“说新闻”的重新尝试。这些仿效和尝试却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味,走向了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邓金锋  查涛 《新闻窗》2012,(5):93-93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已经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地方台的人力、物力、技术是无法和中央、省级等大台抗衡的。如何让地方台在纷繁的媒体大战中也有一席之地,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地方台新闻,更要注重画面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从而达到地方台新闻以“画”动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相似文献   

10.
论电视新闻本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忠辉 《视听界》2006,(3):8-11
今天,如果有谁说地方台电视新闻不应该本地化,恐怕难免要招来一片责骂。责骂者可以列举诸如民生新闻之类的实践成果来应对。尽管这种实践乃是出于弥补地方台新闻资源的限制性匮乏、软硬件的相对弱势等诸多“先天不足”而进行的探索,但不可否认,在摈弃了做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国际性新闻发布平台的梦想之后,由地方台掀起的新闻本地化变革浪潮,让电视新闻呈现出视角低、姿态平、关注民众等不同于以往的主流新闻的特点。但如果追问下去,地方台电视新闻为什么要本地化,如何实现本地化,什么样的程度算是本地化?恐怕大家都需要冷静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市民生活的新闻。地方台民生新闻更加关注本地区民生百态,具有地域性。就现阶段来说,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着同质化竞争激烈、新闻价值低、报道方式单一、过多侧重煽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要不断发展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台民生新闻一般都是以"说"的形式来表现当地贴近民生的新闻,并提供短信平台来满足民众对新闻求知及评论的需要。然而,一直以来,尽管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讨论的素材,但是在其新闻采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地方台民生新闻相关的概念分析1.1什么是地方台民生新闻及其发展既然是民生新闻,那么其新闻的主体素材一定是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们生计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事。民生  相似文献   

13.
地方台紧贴生活一线,对众多新闻资源享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但何以未将这种优势化为精品生产的胜势呢?窃以为,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台精品生产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莹 《记者摇篮》2006,(8):29-29
从“南京零距离”到“1860新闻眼”.南京,在电视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全国各地方台争相效仿的标杆,南京的民生新闻走在了前面,问题也最先暴露出来,在南京本地新闻进行了充分竞争后,民生新闻已经几近饱和,甚至出现了崩溃的趋势,这就提醒从业者应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浙江之声“新闻110”是一档周一至周五全天5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也是一档全省78家地方台共同参与的新闻直播节目,节目中播送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口述连线报道。半年多来,随着浙江之声“新闻110”新闻直播节目的成功运作,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新闻口述连线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县级电台也在参与浙江之声“新闻110”口述连线报道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杨弋枢 《视听界》2002,(2):43-44
新闻一旦和“故事”《这两个敏感的字眼不加界定地并列,似乎就有了一点暧昧的意味,大抵就像“新闻策划”一样,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会引起传统新闻观的质疑。因此,当各地方台悄然兴起“新闻故事”类栏目的时候,代表权威和方向性的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7.
丁新吾 《视听界》2011,(6):97-98
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如何牢牢把握话语权、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本文以泰州广播电视台的大型新闻行动为例,探索如何保持并提升地方台新闻的影响力。实施大型新闻行动是地方台应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需要。一方面,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用户自我生成的信息充斥网络,使信息呈爆发态势。以泰州为例,在这座“长三角”的后发城市中,有“泰无聊”、望海楼论坛.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浮出水面的“民生新闻”,成为当年电视新闻发展态势的关键词,其价值在于引领了以江苏台为首、地方台紧随其后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于制作模式和发展形态上实现了电视新闻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19.
广播影视     
《传媒》2009,(2):75-76
2008荧屏大戏成绩单出炉 收视冠军批语都带“雷”;央视新闻频道打造《新闻过大年》 49家地方台联动;中央电台“老年之声”开播;广州开播双向互动有线电视  相似文献   

20.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