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阳 《新闻爱好者》2011,(4):129-130
上海纪实频道成立于2002年1月,后在2006年成立其最大的运营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积极推动频道以市场化策略来运营。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上海纪实频道作为国内第一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在面对中国尚未完全启动的纪录片市场,如何通过频道自身的努力,探求专业纪录片频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纪实频道成立于2002年1月,后在2006年成立其最大的运营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积极推动频道以市场化策略来运营.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上海纪实频道作为国内第一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在面对中国尚未完全启动的纪录片市场,如何通过频道自身的努力,探求专业纪录片频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苗珺 《新闻爱好者》2010,(2):165-165
近几年,纪录片在中国呈现出一种不断繁荣和发展的趋势,随着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开播,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创办纪实频道,浙江电视台纪实频道、湖南电视台纪实频道、中国教育台纪实频道等一批专业化的纪实频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李威 《视听界》2011,(1):64-66
从2002年中国诞生第一个以纪实命名的专业电视频道以来,八年间,一批大量播放专题片、纪录片的频道应运而生,其中虽不乏上海纪实、央视科教、金鹰纪实等成功个案,但整体实力仍显薄弱。与央视相比,地方台的纪实类频道面临着生存难题,资源少、收视低、盈利弱,让先天不足的地方纪实频道再度陷入“坚持专业或回归综合”的定位困惑中。  相似文献   

5.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成立于2002年1月1日。五年来,纪实频道在中国纪录片低迷、电视节目竞相娱乐化的背景下,高扬文化旗帜,坚持专业化发展,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然崛起,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播、内容生产、品牌塑  相似文献   

6.
在纪录片专业频道成立之前,没有人相信单一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领域生存,但当Discovery频道一马当先创办了纪录片专业频道并一举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BBC纪录片频道接踵而至, 共同瓜分纪录片专业频道领域的市场份额。作为纪录片专  相似文献   

7.
应启明 《视听界》2008,(1):31-32
纪录片在中国似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纪录片有价值但没市场,是个亏本的买卖。除非有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否则中国纪录片创作难以为继。纪录片究竟有没有市场?如果有如何走?纪录片专业频道能否依赖市场得以生存、发展?当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经营和管理上海纪实频道时,这些问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思考,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回答。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1日,我国内地最早的纪录片专业化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创办,每天播出19个小时的节目.主要栏目包括<纪录片剪辑室>、<文化中国>等."2002年和2003年,纪实频道广告收入均为2200万元,2004年增长至2500万元,而到了2005年,纪实频道突破性地实现广告收入4800万元,同比增长近一倍".①同时,纪实频道的自办节目量不断增大,节目收视率也逐年上升.2004年11月,深圳电视台也开办了纪实频道.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移动互联网大热,年初,中国纪录片网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开播上线;年底,土豆纪实频道改版上线,新浪纪录片频道改版上线,重庆华龙网也推出地方特色的纪实频道。中国新媒体纷纷开设纪录片平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发散性、即时性、碎片化的新兴文化形态促生了纪录片的新样式——微纪录片的诞生及其传统纪录片制作、传播方式的改变,并随之悄然影响着纪录片受众群及其观看习惯。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对于中国纪录片产业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同时新批准上星了上海、北京两个纪实频道。这一系列为推动国产纪录片发展而做的努力,让众多业内外人士真实感受到国产纪录片终于迎来了大踏步发展的春天。但这个春天对于地方台而言是否一样温暖?地方台在这个春天里又该如何培育自己的纪录片之花呢?当下中国纪录片异彩纷呈、精品不断,2014年央视  相似文献   

11.
郝静静 《视听界》2006,(4):90-92
在纪录片专业频道成立之前,没有人相信单一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领域生存,但当Discovery频道一马当先创办了纪录片专业频道并一举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国家地理、B B C纪录片频道接踵而至,共同瓜分纪录片专业频道领域的市场份额。作为纪录片专业频道的行业翘楚,Discovery频道有着一套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正是这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和理念,使得Discovery频道的收视率节节攀升,创造了美国电视频道发展的奇迹。频道专业化美国和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电视产业,频道专业化的程度也代表了世界传媒领域的最高水平。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拨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的脱困,以及从2009年开始的有关加快纪录片发展的信号频频出现在国字头文件中,“限娱令”下纪录片又获新的发展空间……种种现象让低迷的纪录片市场再度复苏并燃起希望。《档案》、《西湖》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的问世,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吗?什么样的纪录片才能牢牢掌控观众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纪录片栏目化生存是探索适应中国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开播在纪录片的频道化生存这个问题上显得有点超前。在不存在市场的情况下,一个频道如何生存是令人担忧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周敏 《声屏世界》2013,(2):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纪录频道,一批优秀纪录片的崛起,唤醒了受众对纪录片的重新认识。随后,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文献纪录片频道等相继开播,纪录片频道催生了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并潜移默化地培育着观众,电视纪录片热潮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担纲主持的<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大陆桥文化传媒等业界学界的领导,以及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中国广电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纪录片人等参加了发布会并对<报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申晓力(●):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编室副主任、深圳电视台原纪实频道副总监 谢勤亮():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申老师您好,2002年深圳电视台创办了纪实频道,您是最主要的发起者之一.在介绍这个频道诞生和改版的背景之前,作为资深制作人,您能不能结合创作经历,简单勾勒一下中国纪录片近20年来的成长历程? ●我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做纪录片,中国的专题纪录片发展的确是有其历史转换过程的.我个人理解,上世纪80年代是属于"编导的时代",90年代是属于"制片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房东蒋先生》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 0 0 3年 11月14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 ,获得了 2 0 0 4年度中国纪录片学会学术大奖 ,并且还入围了 2 0 0 4年的“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看过这部影片 ,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 ,并与主要创作者梁子有了一场深入的交谈后 ,我们对它产生了极大兴趣。它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是两位具有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的人 ,在偶然的机遇中相识、碰撞、交流所留下的一道生活轨迹。它的制作过程也很另类 ,它是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纪录片拍摄者的一次很好的合作 ,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和影片的拍摄者的确很独特…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实频道播出的七集高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地域、历史以及文化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人的饮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9.
孔昭巍 《视听界》2012,(1):78-80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工作室,开设了人物纪录片栏目,拍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及人物专题片制作领域,江苏电视台是国内最早提出将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栏目化”运作的省级台。1996年推出的《21点纪实》栏目,以平民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浓缩社会百态和人生精华,先后制作播出了“老外在南京”系列、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将2011年定位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这一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最大热点当属播出平台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国家级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CCTV-9纪录频道)成功开播。作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最大的制作与播出主体,CCTV-9纪录频道立足"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