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怡 《新闻窗》2014,(1):62-62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其以消解一切权力和去中心化为指导思想。电子媒体,尤其是个人化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在大众传媒中的实践步伐。西方学者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书中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六个特征: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本文谨就这六个特征,结合传播实例,描述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出现的新型大众传媒图景。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掀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且迅速扩张到各个领域。随后,赛博空间的出现,同样使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分析赛博空间的特征,进而得出其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王玉斌 《新闻爱好者》2010,(10):170-171
社会思潮是具有一定理论色彩和社会生活影响力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倾向。不良社会思潮会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为了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这些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判定机制,免疫机制,责任机制,"安全阀"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影响到了哲学、文学、建筑、艺术、电影等领域,私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充当了传播后现代主义的载体,在它的影响下呈现出主体解读的多元化、关注自我的个人化、深层意义的消解化、结构特征的零散化等特征。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虚无主义、娱乐主义的负面特性也开始在私纪录片中有所体现。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私纪录片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出现过度暴露隐私、炫耀不幸和社会伦理失范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争议,由此带来了私纪录片价值观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竞争日益尖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国家垄断进而走向国际跨国垄断。这就使得经济落后国家的广大群众不仅受本国资产阶级压迫,而且受到发达国家剥削阶级的压迫,处在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最底层。特别是当经济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时总是将这些危机转向经济落后国家,致使这些国家的人民所受灾难极其严重。同时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激增、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军备竞赛的加剧,人精神的失落等等。正是这些事实对“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正是这种现实的土壤滋长了人们对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的怀疑、厌倦和否定的情绪。于是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modemism),并在20世纪70年代影响开来,其代表人物有贝·德里达、利奥塔、福柯、迦达默尔、罗蒂等。后现代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反对理性、放逐理想、消解责任、崇尚和谐、标新立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报的功能,过去提得多的,是灌输思想、宣传理论、传达政策、组织群众、鼓动精神,新闻改革后增强了信息传播、资讯服务、生活指导等。在新形势下,一项新的伟大战略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党报要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科学正确的社会思潮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书香     
《陕西档案》2014,(6):59-59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内容包括: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新在哪里——新左派思潮等。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现在,探知未来。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个涉及哲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思潮,受其影响后现代主义电影不断出现,并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娄烨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大胆尝试,推动着后现代主义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娄烨的电影消解、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关注城市的边缘以及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他用大胆并具风格化的镜头语言展示了都市青年迷茫压抑的情感关系,与此同时,还将目光投到一些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将其置于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娄烨电影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且极其关注当下真实生活和情感,对我国电影乃至社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电影中的精神迷茫和消极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把社会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此相应的主导思潮则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有独特的时代背景。60年代以来,西方不仅步入后工业社会,也迎来了消费时代以及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情报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内涵以及情报学后现代主义的体现,从认知观、意义建构、语义学、知识主导、信息经济学、人文、阐释学方面论述了研究方法范式的转向,并对情报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一股文化思潮,波涉到政治批判、哲学研宄、美学潮流、艺术风格、精神分析、女权运动等各个领域。就其元理论而言,主要是从语言分析入手,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其价值体系进行拆解,从而还原到零度状态。后现代主义的进步意义是颠覆了资本主义神话谱系的合法性权利与中心化位置。但是它的不可遏制的批判倾向席卷了有史以来的一切文化价值,彻底否决了人类价值追求的意义,进而使理性王国陷于混乱,使知识与文化成为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后现代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化带给人类社会许多的教训之后人类的深刻反思,所以说后现代主义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在一定阶段的产物,基于此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大致就分成了以下三个派别:主张后现代主义已经进入中国、主张中国还没有达到进入后现代主义的阶段和中立派.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潮之一,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指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反传统、反权威、强调个性与非理性的浪潮。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否定性、去中心化、破坏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碎片化、拼贴、复制、解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信息化大爆发的时代,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体与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价值体系正在接受各种强烈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和手段,在引领社会价值观塑造与社会思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媒可以依托自身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信仰巩固、现实教育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的功能,为社会价值形塑与思潮引领提供参考框架。大众传媒自身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价值形塑造与思潮引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消极影响,误导公众,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播由一项社会活动发展为一项专门的社会事业时,人们对新闻传播的思考也日趋系统化了。这个过程是人类对新闻思想、新闻事业的探索,是与现实政治制度束缚的对抗与斗争。在新闻思潮的冲击与发展之下,对新闻实践的探索和完善从未停止过。作为最初的报刊主义理论思潮潜在规则的新闻核心概念之一的客观性要求,也随着新闻思潮而逐步深入与拓展,经历了一个由“隐”到“显”,进而成为一种思潮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思潮具有符号或思想观念的特征,它非常容易在凝聚人气、放大舆论的互联网上传播.网络思潮的产生有着各种不同的源头,多重性的交流主体畅所欲言,拒斥统一的思想空间和文化符码.虚拟空间中多样化思潮凝聚的不同意见、态度和倾向,反映了现实世界真实的话语冲动、欲望表达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反应。自从教育活动产生之日起,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就不断地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形态走向的教育思潮。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走向教育的教育思潮;另一类是教育走向的教育思潮。教育走向的教育思潮代表着未来社会教育思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汪琴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2):13-17,43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可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思潮等层次.分别从这三个层次论述了社会意识对阅读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