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其工作职责一方面是向大众传达最新的资讯和文化,一方面对于社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引导着人们的社会语言交流。本文就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奇怪腔调的引用,古诗词的滥用,字词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发展现状入手,并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进行了研究阐述,并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产生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及审美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时效性及有效性,进而促进广播电视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信息传播具有非常强的公信力。因此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剖析了广播电视语言的公信力,然后分析了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审美、思考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玉河  张颂 《当代传播》2007,(6):138-139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近年来一些人将它与日常口语混为一谈,使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泥潭,弱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质量.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口语化"的价值趋向,对引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属于一种语言职业,能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广大群众传递语言以及语言规范。因此,广播电视对于当今时代的人们语言传播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主导,而且广播电视所产生的语言影响力体现在多方面,对社会语言的引导起着非常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进行探讨,并为此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播音语言有效传播的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传播是当前传媒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如何自我定位,怎样深化语言功力,广播电视语言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更有利于有效传播,更有助于栏目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8.
陈虹 《新闻界》2007,(1):75-76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语言影响力上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对大众起着示范、引导、熏陶作用。作为主持人传播策略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段,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该符合或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颂 《现代传播》2004,(6):42-45
本文认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学的传承和普及 ,集中体现在传媒语言的规范化和吸引力上 ,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功能和文化导向作用。因此作者从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语言传播的重要地位和有声语言的个性把握三个方面论述了传媒语言引领价值的本土意义。同时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与反正。  相似文献   

10.
喻梅 《传媒》2012,(7):72-73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时代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对播音概念的分析,从播报态度、播报内容、播报语言等几个方面,对播报样式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如何与时俱进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语言是遵循广播电视规律的传播手段,也是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语体现象。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语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旧有的语体形式,就显得不太适宜。我们的传播手段也就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努力寻觅广播电视多种语体的传播规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人人会说话,话不一定说得好。我们这个时代,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的出现,使有声语言成为传播中的主角,而有声语言品质又存在着高、下的规格划分,一般来说,合格的有声语言符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基本要求,而高品位、高规格、高质量的有声语言经典则进入到文化传承的高层次领域。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不仅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政府声音的光荣使命,同时也承担着新闻播报、信息传递等责任。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还对国家民族共同语的使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广播电视不仅创造、引领着民族共同语的规范,还利用其广泛的影响力在不断地传播着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然而,广播电视中的语言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其对民族共同语规范的传播。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语言应用中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语至上”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口语得到新生,但不久又面临被神化、虚化、人化、俗化的危机。本文针对当前"口语至上"的倾向,从理论上、实践上给予了评判。本文论述并强调了以下观点:1.有声语言创作是一种艺术语言创作;2.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必须植根于大众传播的理念;3.从思维转向语言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力;4.语言功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训练与磨砺。  相似文献   

15.
谭力  刘宁 《新闻窗》2012,(4):76-77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而主持人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它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可以说,主持人语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优劣,甚至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程 《现代传播》2003,(4):61-63
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在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和语言的规范.广播电视具有巨大的语言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今天的社会语言生活.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引导社会语言方面的六个重要作用1.标志作用;2.规范作用;3.传播作用;4.示范作用;5.导向作用;6.审美作用.广播电视语言的使用状况,既关系到自身的质量与威望,也关系到社会语言生活的走向.广播电视及其语言传播工作者应十分重视有声语言传播,为全社会树立语言运用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言的概念 主持人语言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活动,亦即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运用。“主持人节目”规定了主持人语言的范畴,同时说明其必须符合广播电视传播规律,符合主持人节目传播特点,符合主持人职业角色规范的质的规定性。(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主持人应该使用什么...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时代之音、弘扬民族精神的职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规范用语,同时在媒介融合下创新语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规范的体现,论述了播音主持的自我规范要求,提出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史强 《新闻传播》2004,(7):31-31
语言运用根据语境的不同,应相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广播电视节目的语境,根据吴郁、侯寄南先生所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可概括为三种:虚拟语境、现实语境、复合语境。  相似文献   

20.
罗宁 《记者摇篮》2007,(5):56-57
艺术性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正是其艺术性的存在,传播语言才高于日常口语,我们的受众才能在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传播中获得信息、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