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阳市民环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与提升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市民环境素质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更关系到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衡阳市民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对衡阳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的对外形象以及城市自身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当前衡阳市民对环境方面的认识存在着环境意识不强、环境知识严重不足、环境师资力量缺乏、市委市政府在环境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制订出提高市民环境素质的有关措施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是对法律的认可、崇尚和遵从。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法治意识主要通过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和法律意识的强弱来体现。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指中学生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法律分析评价能力、法律行为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法治意识由法律认知、法律尊重、法律评价三部分构成。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中学生因缺乏法治意识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是读者及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是科研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部地区读者中存在有信息道德欠缺,信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甚至有信息失范行为,图书馆员与读者信息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其信息素养有关知识、法律、法规的教育与培养,强化其信息意识,建立信息道德自律机制,这是解决该问题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敏 《教育》2024,(6):114-116
<正>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宪政秩序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政治法律、化意识四方面提出了塑造中国宪政秩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教材,集中讲宪法有关知识。教材主要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宪法意识。笔者结合本册教材与教学实践,探讨宪法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尽绵薄之力。一、教者底蕴厚:以己昭昭,使人昭昭法治教育专册法律专业性强,教者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培养法治意识,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让生活更美好的认  相似文献   

8.
个人知识可分为集中意识与支援意识。支援意识为集中意识提供知识基础与设定正确方向。支援意识通过援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的知识基础与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刻理解东盟国家某些独特的法律制度。支援意识的养成与开发应以通识教育为养料、原典阅读为根基、反思重构为升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泸州地区市民用药现状的调查,了解市民用药意识与习惯、医学常识现状等。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随机对432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87.9%市民未正确处理过期药物;40.0%市民因服药期间有不良反应却未正确处理;48.3%~52.4%市民有不正确的服药行为,如漏服、擅改剂量等。结论泸州市民中存在安全用药不当的行为及隐患,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市民用药知识教育,从而实现节约医疗资源和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学生的法纪意识状况,探索青少年的法纪教育途径与方法,选择9项有关法纪意识的调查项目,对1541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有时会产生过激行为,甚至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根据调查结果,对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多数是未成年人,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中的初级工或中级工,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学校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自觉地学法、用法和守法,把法律知识内化、升华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对德国民法典中的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之关系的分析为基础,与以往的意识表示理论相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的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即意识表示、法律行为等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变化以及这些问题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这些问题的合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项关于福建省中学英语教师公民意识现状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师公民意识表现在其认识不清和知识不足,特别是其权责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较为薄弱。外语教师普通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没有相互兼容,即其知识基础和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几个重要的规范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法律,懂得一切经济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当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思想觉悟目标:提高学生的经济法制意识,增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在商品交易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陈咏梅 《天中学刊》2010,25(3):27-29
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严重欠缺、法律证据意识偏弱、法律情感低迷、法纪观念淡薄、守法意识薄弱;另一方面,较其父辈,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有所增强,维权方式多样化.国家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仅仅局限于法律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教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过具体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巩固法律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法治意识。王恒富、孙俭两位老师从博学、明辨、笃行三个层面探讨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严谨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规范的重要体现之一。美国著名法学家凯尔森曾说:"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法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的,法律文本的严谨性非常重要。法律知识的特点是自成体系、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法律知识在语言表述、逻辑结构等方面都非常严谨。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笔者听取部分教师的公开课后发现,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一堂好的政治课,不仅在于传授有关心理、法律社会发展规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础知识,而且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科应是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系统掌握法律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诚信善良、忠于法律、坚持真理、捍卫正义、不畏强权、富有仁爱之心的法律品格;具有自觉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证据意识和正当程序意识;具有无师自通的学习能力、法律法规的检索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说服能力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细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学生劳动法制意识的现状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以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通过对劳动法律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法制意识,为大学生毕业后向社会人转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