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影视艺术的创作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借鉴,青睐于故事性。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原生态的记录或者虚构的故事,他们强烈呼唤“真实”与“故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国内许多纪录片大量采用真实再现、演员扮演、数字技术等虚构手法,甚至大量引入故事片的摄制方式,产生了纪录片的新亚种——故事纪录片.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与虚构手法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纪录片真实性传统的形成及虚构手法产生的背景,综合分析纪录片真实的底线与虚构的尺度,对当下盛行的“故事纪录片”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的滥用极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总体上看,纪录片"真实"与否,与是否应用"情景再现"表现手法无关,而与创作者的综合素养紧密相联,但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非虚构"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相区别的最后底线,正确把握利用"情景再现"的原则和方法,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4.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然而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故事”对于故事片来说是虚构的,但“故事”对于纪录片来说却是真实的,它来源于被纪录的真实故事本身和编导的创作。现在的观众已经不会满足于对“故事”或者“真实”单一的索取了,他们内心呼唤两者的兼得。  相似文献   

5.
冯宇 《记者摇篮》2009,(6):42-42
作为一种电视创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则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的精髓以及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呈现给观众。一、传统纪录片元素与“新闻故事化”元素的区别近几年来,“新闻故事化”节目日趋占据屏幕主体。这些节目都追求一种戏剧冲突似的方式让事件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电视艺术表达方式,它将真正的生活内容作为素材,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必要的创作和艺术化的表达。本文对于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鼐 《新闻传播》2010,(5):75-75
纪录片是影视作品四大类别中的一种。其选题是以真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为依托,以社会价值为判断依据,并且要考虑建构故事结构的可操作性。纪录片直接摄录真实生活事件.不虚构、不用演员。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毫不经意地机械实录散乱的表层生活现象:它同样要调动主题选择、情节提炼、段落剪辑等艺术手段,对生活素材进行适度艺术加工.从而凸显人物事件典型的深层本质。本文拟从题材选取方面,对当前中国纪录片创作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芳 《东南传播》2014,(9):89-90
纪录片是一种运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结合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再现艺术。真实是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的根本,而故事化则是增添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在从原则上保证记录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充满戏剧冲突,适当地主观参与,把握节奏等叙事手法,是增加纪录片可视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记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愈发显现出来。但是,在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中却引入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一般被称为“情景再现”,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带有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观众的争议。究竟在纪录片创作中是否应当运用情景再现,如何把握情景再现在全片中的比重,这都是值得制作者潜心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王丹 《新闻前哨》2009,(3):59-61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有不同创作流派的探讨和争议。很多人说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用纯粹的旁观者的视角,应该不干预被拍摄者的生活的自然状态。但是从《生命的延伸》这部纪录片来看,恰恰创作者之一也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创作者的介入还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会不会与过去我们接受的“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观念产生冲突呢?  相似文献   

11.
侯炳东 《视听界》2005,(5):57-58
“情景再现”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当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次出现,故事片的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几乎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主干时,观者的心理底线被冲破了,人们愕然:纪录片还能这样拍!实际上,在当今的国际纪录片界,创作者运用故事片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现实情景的再现”,已经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了。关于真实事件的“情景再现”,有争论是好事,人们很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跟语境有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说什么话。关键在于,其中的事是不是真的。既然是情景再现,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故事片拍摄手段,使用演员扮演。但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相对故事片而言的一种影片样式,“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故事片是对现实的虚构、扮演或再构成”,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纪录片不具备虚构性,但它并不排斥采取一定的虚构手段与策略以实现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4.
李蔓  雷洪 《声屏世界》2008,(11):39-39
喜欢故事是人的天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虽然纪录片在表现故事时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正是这种局限性给予了纪录片不可替代的魅力,因为纪录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故事中的一切都真实地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既然纪录片中的故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发生的,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纪录片尚未打开海外市场,主要缘于电视纪录片故事讲述能力的欠缺。因此,如何利用好叙事艺术,加强电视纪录片中的创新元素,是当前创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1.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提及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融入电视纪录片,有人担心电视纪录片拍成故事片。事实上,电视纪录片本身  相似文献   

16.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闪光.类型纪录片为历史留存影像,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直击人心,激励奋进.真实的力量,这是类型纪录片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通过纪录片建构、展现世界遗产如今的生命与活力,呈现多维视角的艺术观照与艺术真实,从而讲好有关世界遗产的“中国故事”是当下世界遗产题材纪录片创作面临的问题。本文以纪录片《瑰宝-文化自然遗产在福建》《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福建篇为例,简要分析这类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和叙事技巧,关注其宏大叙事中的“微观照”,探索同类题材纪录片创作切入点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电影纪录片从产生到现在逐渐走上屏幕则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与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进一步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蔡晓艺 《青年记者》2016,(33):68-69
“真实再现”手法又被称为“情景再现”手法,是一种纪录片创作者借鉴故事风格,采取相应影像处理的风格和技巧,来记录曾经存在和发生、但未及时记录的情景的手法,是一种将编构的手法用于非编构类影视作品的做法。但纪录片,顾名思义,即单纯地记录真人、真事、真情景,是一种以纪实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影片,其最主要特征就在于“真实”。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记录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世界的艺术品种。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真实生活土壤中发现而非营造生活本质的艺术。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应该拍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它应该有的面貌。因此在纪录片拍摄中记录与摆拍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摆拍自然是不允许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既然这样,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