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量加强,社会上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德育教学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不但要求具备其专业水平的知识技能,还要求具备其相关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中职教学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的培养也受到重视,两者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中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和人文素质,注重工艺的品质,凭借信念,不断将作品完善。因此,如何在会计专业技能中将"工匠精神"和德育教学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工匠之路,值得人们深思。本文通过目前中职学校培养工匠精神和德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如何在注重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工匠德育路径受到严峻考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新时期工匠德育路径进行创新分析与研究。开展工匠德育,是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不断优化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校生存能力、传承工匠精神遗产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贯彻“两代师表一起抓”的工匠德育原则,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建设“互联网+”工匠德育模式,积极搭建校企、校校合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处处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有"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本文提出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并探讨了通过开展实训周和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的渗透,而课堂是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工匠精神来。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不仅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何培育一批职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大国工匠,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分析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的重要属性与特质。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培养"工匠精神"需要职业院校、企业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应将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两个方面,因此,构建"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成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这个构建过程需要解决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问题,并且以符合多方面需求为原则;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和措施,以使课程体系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44):8-9
高职教育应该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尽快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与时代接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子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子迫在眉睫。"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的"四转变"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授课课堂知识陈旧、与实际脱节问题,进而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施伟萍 《职教通讯》2016,(26):17-19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纳入教育范围,塑造与培养未来旅游人才的"工匠精神",并在未来的工作与实践中传承并发展这一精神非常必要。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旅游的服务品质,塑造更多优秀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德育与智育的粘合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但"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面临着重重困难,以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认知、理性实践、培育路径和载体等方面着手,研究文科性应用型高职本科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上的特殊性,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章认为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建设,职业教育存在缺陷,故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品质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科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是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即职业精神,是一个人职业道德、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体现的专注、求精、创新的精神.中职所开设的专业,需要服务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基于此,简述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论述了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意义,探讨了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培养中职生工...  相似文献   

17.
陈欣 《知识文库》2023,(5):124-126
<正>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养成纳入高职教育范畴,有助于培养更加专业化、高追求、敢创新的人才队伍,以满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个人层面而言,培养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式。本文结合高职教学探讨养成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以期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立德树人。经济新常态下各行各业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更加具备精、严、细、实精神的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重点方向之一,要在各项教育中养成学生工匠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着力点,提高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这并非由于国家号召决定的,而是与社会需要决定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与互联网时代息息相关。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在互联网社会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这更应该是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改革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9.
潘俊 《职教通讯》2016,(29):19-22
为满足业态发展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追求质量极致,以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服务满足客人的要求,这就是旅游业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当前对旅游行业"工匠精神"认识存在误区,实际上"工匠精神"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追求、是旅游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工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得到普遍尊重,除了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培养制造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并使这种培育和塑造充分渗透到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