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作用巨大;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文化建设是对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社会文化需求的回应。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多校合并、一校多区产生的文化融合问题;强调知识灌输缺乏精神培养,出现行为文化的庸俗化趋向;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趋同化问题,缺少个性与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以创新理念为核心,不断加强完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以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为根本,避免大学行为文化的功利庸俗化;以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塑造大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其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大学存在多校区乃至异地办学的情况,文化机制是多校区大学组织整合的形式之一。由于多校区大学组织较之单校区大学更为复杂、松散、多元和异质化,寻求学校主文化与校区亚文化以及校区亚文化间的互动发展,是促进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整合的重要方面。这种互动发展直接受到多校区组织文化的分形组织和混合平衡特点的影响。对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其互动发展的研究表明,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通过调整发展战略、改造组织结构和整合组织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异质资源优势,保持大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纵深推进,大学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大学亟待从内部建构灵敏的反应系统和价值导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学习文化,以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学习文化的建构深刻地影响到大学深层发展动力的形成与资源整合的方式,为大学适应和引领变革提供了动力系统,有助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生成与提升。学习文化具有群体合作性、自我超越性和系统整合性等动态特征,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质存在丰富的关联性和契合性。从策略上讲,在大学中建构决策核心层以增强学习领导力,完善大学学习的结构协调和制度激励,走向基于大学实际需求和体现主体价值的"文化学习",是构建大学学习文化的根本,其将持续地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胡钦晓 《教育研究》2024,(2):108-120
文化资本因文化而生。大学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资本,主要在于其价值增殖性和资源稀缺性。学术资本是大学最原初、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大学文化资本只有服务于学术资本发展,才能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大学文化资本在主动适应高深知识发展,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坚守自身的知识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文化资本的独特性,决定着大学发展的独特性。文化资本既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大学发展优劣的评价标准;既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大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来看,其产生来自大学间的文化差异;其发展来自大学内外部群体的认同;其整合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重构,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其变革既包括大学对传统文化资本的赓续和改造,也包括对他者文化资本的借鉴和扬弃。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来看,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外部场域的影响甚至制约,也需要行动者的主体自觉。大学文化资本乃至大学多样资本,都是行动者建构和积累的产物。正是有了大学的行动自觉,才能有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和积累,才能使大学这一历经近千年的传统组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属性是大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属点。从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视点出发,分析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体制文化、制度文化、学制结构及对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整合,与构筑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语境下的大学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建筑文化等的综合,是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试从大学理念文化与大学发展定位;大学制度文化与大学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大学校园文化与校园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文化语境下的大学发展,以期人们能更理性化、人性化地思考和实践大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体育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理念或大学体育课程活动形态。本文基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文化审视,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关系;传承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逻辑前提;创新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逻辑,一方面旨在揭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彰显其文化品质,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使命,另一方面在于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和促进当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真真 《学子》2014,(3):115-115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和灵魂。功利主义、行政化取向及等级制观念成为大学文化发展的障碍,迫切需要倡导建立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大学文化;强化大学的知识本位和学术功能;实施人性化管理及培养师生的归属感等促进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发展的影响虽是无形的,但却是巨大、深远的。尤其对于多校区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凝聚整个大学的精神力量,是团结各个校区的灵魂。北京联合大学是典型的多校区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京的重点大学创建的30多所大学分校,现有15所学院,分布在13个不同的校区,是多法人多办学实体分散办学的代表。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多校区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归纳、总结30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和美国,伴随着大学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经历了联结与冲突、融合与共生等多个阶段,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经验,可对我国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关系发展作出展望,并据此为寻找我国建设文化强国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禅僧雪舟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画家。1467年,雪舟搭乘朝贡船只由宁波登陆中国,不仅在宁波天童寺得到了"天童第一座"的称号,还在宁波结交了一批好友,彼此互赠诗画。其画作中也不乏对宁波风景的描绘。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史料可以确定宁波地区、宁波友人对于雪舟产生的影响,以及宁波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圆瑛大师一生为佛教呕心沥血,法席几乎踏遍大江南北。大师自26岁至宁波天童寺参寄禅和尚始与宁波结缘,随后在宁波先后住持四大名刹。他的参学、弘法、兴办僧、民教育以及各种慈善活动的进行,大多以浙江宁波为依托。他与宁波的殊胜法缘,可谓功德圆满。宁波成就了大师,大师也为宁波佛教的复兴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3.
宁波商帮是历史上区域开放的产物,体现了区域开放与商帮崛起内在联系的规律。今天,我们要壮大甬商实力,提升宁波竞争力,同样要不断扩大开放度、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4.
朱葆三作为舟山、宁波两市共有的宁波帮知名人士,而且时至今日在两地尚散布有一批珍贵文物遗存,因此两市可在保护文物资源、弘扬宁波帮精神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一项朱葆三文物遗存保护发展规划。舟山的朱葆三墓和宁波的朱葆三宅具有很好的文物资源互补性。舟山、宁波两市今后在制定保护发展规划时,应做到功能差别、定位互补,并形成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宁波市壮大外经贸队伍,贯彻大经贸战略的指导思想,宁波中小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纷纷走上对外开放第一线,正在发展成为宁波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和外向型经济的活跃因素。为此宁波市政府应把扶持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促进宁波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上海港与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最为瞩目的两大港口。近年来两港发展突飞猛进。竞争也越来越明显。近代宁波区位优势不如上海,是上海的支线港。近几十年来,随着集装箱化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宁波深水港的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上海港强劲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近代开埠后第一代新商人群体,宁波帮抓住了时机,积累了财富。深谙"利市百倍"之道的宁波帮将钱庄变为银行,将手工工场变为机器工厂。他们带给近代中国社会的,不仅是充足的资金,还有近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自身转化为资产阶级群体之时,他们也影响了社会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18.
近代宁波帮商人在事业有成后,积极投身于故乡的慈善事业。在从事慈善事业过程中,宁波帮非常注重组织化管理和慈善品牌的打造;重视慈善技术的创新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宁波帮的慈善事业结合地方传统形成一定特色的慈善文化。宁波帮慈善事业对我国当前慈善文化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在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建立科学的慈善制度,弘扬博爱的慈善文化等方面借鉴宁波帮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宁波旅游业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宁波在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与障碍,譬如旅游资源赋存上的相对劣势,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旅游形象定位不准确,旅游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等等,也就是说,宁波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必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加强与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的横向合作才能在呼之欲出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服务外包从2008年开始起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宁波服务外包产业的后发崛起。宁波在服务外包业务量、认证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成本和供给等方面相比杭州、苏州等示范城市尚存在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施大中小企业并重发展、建立多元立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等提升宁波服务外包的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