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冲突是当前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大学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理性思维、文化认同等。大学文化自觉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坚持文化以人为本,落实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才能形成大学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以此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域精神是地方性文化的历史浓缩和价值提升,传播地域精神是地方性大学的重要文化职能。地方性大学只有立足于地域精神之上,才能凸显地方性大学办学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立足地域精神建构地方性大学文化资本,是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以及地方性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对地方社会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麻省理工学院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引起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多样资本的共同作用是麻省理工学院得以成功转型的原因:在经济资本方面,以政府拨款投入、市场资金介入、学术成果创收以及多方资金捐赠的方式不断扩充经费来源;在社会资本方面,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制约,通过对内引导师生良性互动,对外建立大学、政府、企业“三螺旋”结构,完善内、外部关系网络;在学术资本方面,通过知识传授、创新、应用促进学术成果转化,实现知识的理性拓展;在文化资本方面,具体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体制文化资本均能彰显美国实用主义理念。无疑,麻省理工学院的转型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学术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固有的特质,直接通过科学研究得以体现,同时发挥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及引领文化的功能,彰显着大学文化的独特地位。学术文化具有自由的氛围、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品格、严谨的作风等特点。唯有遵循学术文化的内在机制,自觉培育学术文化的土壤,才能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层次,增强大学办学实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既是社会主体推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主体发展的基本诉求。社会主体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自觉的主体。提升社会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实现文化自觉就是要实现主体文化自觉。主体文化自觉的根本意义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使每一个社会主体更自觉、更主动地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社会主体的社会组织形式来看,必须着重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和人民政府的文化自觉。从社会主体的个体形式来看,必须着重实现领导者的文化自觉、文化人的文化自觉和全体公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微文化,具有非主流文化的"主导文化"特质。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传承主体,对微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认知。对于大学文化来说,只有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政策引导,完善大学微文化资本制度,规范大学生网络文化资源建设,丰富大学微文化的客观资本,注重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指导,督促大学生注重大学生在微文化资本中的身心健康,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文化自觉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主题,也是赋予课程价值生成的时代心声.在多元文化博弈格局下,理性审视文化自觉的实然样态,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认同迷茫、文化信仰缺失和文化价值观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课程价值生成缺乏中国表达.当前,课程价值生成应从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上找准引领力,从文化信仰的实践策略上形成公信力,从文化会通的实践路径上构建共生力,全方位诠释课程价值生成的中国表达,以期增强课程改革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既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大学文化,既是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只有把握好大学自身文化建设与引领社会文化、大学“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及软环境与硬环境等五个着力点,才能有效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布尔迪厄资本理论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理论是布尔迪厄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形式;资本只有在场域中才能发挥作用,不能脱离场域而存在;资本的再生产是行动者维护资本的数量,保持其在场域中地位的一种策略;不同形式的资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成的实质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生成内在地要求文化自觉。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的自觉既面临着传统文化糟粕因素的挑战,又面临着西方文化虚无主义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防止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分层现象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发现,大学分层现象的产生与固化是主体性文化资本、客体性文化资本和体制性文化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资本是大学分层现象产生的驱动因素,而地位较高的大学又能集聚更多的文化资本存量,进而固化大学的分层。由此,大学分层经历了"文化资本的拥有——分层现象的产生——文化资本的叠加——分层的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主体性文化资本应成为大学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应注意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的大学文化既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大学文化,既是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只有把握好大学自身文化建设与引领社会文化、大学“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及软环境与硬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有效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个性的表现形式分别为思想、制度、习俗和集体无意识,这四种表现形式既是同时存在的,又是依次发展的.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生成思想、形成制度、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沉淀.大学文化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从自觉状态向自在状态转化的过程,生成思想和形成制度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觉阶段,养成习俗和集体无意识是大学文化个性的自在阶段,集体无意识沉淀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最后阶段,相应的集体无意识沉淀成功,是大学文化个性形成的标志.大学文化个性只有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形成,才能说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之魂引领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引领风尚。大学文化最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学风是其重要标志。学风是否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大学文化建设的水平与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学文化建设也只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才能有效推进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经过近一段时期的治理整顿,我国大学的学风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中。好多大学结合先进文化建设,采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它具有三种属性:呈现自我的个体性、理念传承的历史性、超越时代的发展性。大学精神在大学生预期社会化过程中,既具有一般作用,即价值导向作用、行为与道德规范作用、激励与鼓舞作用,又具有特殊作用,即可以积累或获得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大学精神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依照大学精神的属性和文化的结构特征重塑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精神,从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理念层对大学精神进行系统的培养与构建。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个性魅力与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精神层面的特征。大学所特有的学术至上、理性批判、追求真理、和谐自由的文化精神使大学独具永恒的个性魅力。大学文化具备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必备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来看,大学要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增强大学文化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动因是国家发展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教育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现实转型中,一直存在转型进度缓慢、成效不足等问题。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行动者"文化-认知"的视角来看,家长和学生对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教育缺乏文化认同,教师对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教育缺乏身份认同,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文化自觉,高校管理者对传统本科教育存在观念及制度上的双重路径依赖。这些因素导致现存政策遭受合法性质疑,同时也掣肘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转型困境的突围既需要政府与师生、家长、企业等行动者之间进行"观念"和"话语"的持续互动,以消解其在"文化-认知"上的分歧与冲突,形成良性的制度环境,也需要学校组织管理者突破"路径依赖"陷入的"锁定"困境,摆脱原有的观念、规则、程序或惯例的束缚,创活转型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文化价值选择和建构的自觉实践过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科学内涵表现为文化认同、文化反思和文化创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对实现文化使命、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要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途径,来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第四功能:引领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和文化虽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但大学对文化的引领功能从来也没有象在科技发展空前迅速、社会生活变化急剧的今天那样强大,它已经与高等教育哲学认同的大学三大经典功能并驾齐驱.本文首先对文化、文化建设以及大学文化等概念进行了诠释,阐述了大学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的凝聚;接着从大擘是引领文化思想建设的主阵地、是引领文化事业的生力军、是引领文化产业的先锋队等角度阐述大学对文化的引领作用;最后指出,在文化大建设和大繁荣的今天,各级政府应更加重视并发挥大学对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学更应该在这场伟大的事业中当好排头兵和领头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由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建设既是地方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农村居民在完成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变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心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过程也是积累文化资本的过程。运用文献法与问卷法,在阐明体育参与与文化资本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度越高,越认同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于促进中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需要个人、社会与政府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