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钦晓 《教育研究》2024,(2):108-120
文化资本因文化而生。大学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资本,主要在于其价值增殖性和资源稀缺性。学术资本是大学最原初、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大学文化资本只有服务于学术资本发展,才能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大学文化资本在主动适应高深知识发展,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坚守自身的知识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文化资本的独特性,决定着大学发展的独特性。文化资本既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大学发展优劣的评价标准;既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大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来看,其产生来自大学间的文化差异;其发展来自大学内外部群体的认同;其整合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重构,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其变革既包括大学对传统文化资本的赓续和改造,也包括对他者文化资本的借鉴和扬弃。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来看,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外部场域的影响甚至制约,也需要行动者的主体自觉。大学文化资本乃至大学多样资本,都是行动者建构和积累的产物。正是有了大学的行动自觉,才能有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和积累,才能使大学这一历经近千年的传统组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可译作: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by the university,and for the university.即归属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生产的文化和适合于大学的文化,此三分可作为大学文化的外延解析。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将大学文化资本分成三种形态——具身形态文化资本、物产形态文化资本、证书形态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增值通过大学文化再生产而实现,文化再生产具有正反双面镜像。大学文化是一个中性词,对大学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建构之关注更能揭示大学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因为社会资本不同而出现"层化"现象,并严重地制约其发展路径选择和就业质量。大学应该针对大学生分层现象,健全分类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理想就业。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依据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延续时间,将学生分为"短高原期"和"长高原期"两个组,探讨文化资本理论和相关观点能否解释"高原现象"的发生和延续时间;同时,依托调查数据,具体分析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种原因。结果表明,文化资本理论及其相关观点强调的家庭背景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这一核心命题,无法解释高校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高原现象";高校学生英语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源于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并没有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历为制度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机会和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丰富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精英大学,拥有较少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大众化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热屡禁不止,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而高中教育又恰恰犹如一座桥梁,下接初等教育,上连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两基"目标基本实现之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高中择校"的形成机制源于宏观层面"学历社会"对高中择校现象的外部挤压;中观层面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学生择校产生影响;微观层面学生自致因素是学生择校的个体动机。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治是大学内在的逻辑要求,文化资本是实现大学自治的重要资本。以共性文化资本为主导的大学文化资本,导致大学缺乏具有个性特点的大学精神,从而影响大学自治的真正实现。因此,树立面向大学自身特色的大学办学理念,设置体现大学发展特点的大学学科体系,构建符合大学自身规律的大学评价体系,走一条符合大学特点的文化资本重建之路,就成为当今大学实现自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微文化,具有非主流文化的"主导文化"特质。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传承主体,对微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认知。对于大学文化来说,只有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政策引导,完善大学微文化资本制度,规范大学生网络文化资源建设,丰富大学微文化的客观资本,注重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指导,督促大学生注重大学生在微文化资本中的身心健康,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经历了从个体显著到群体显著的演变,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文化资本而言,学历证书作为体制状态的文化资本,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与社会地位;从人力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向上流动的资质;从社会资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社会资本进行阶层复制,那些社会资本雄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流动到高阶层社会地位中去。  相似文献   

10.
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保证各阶段人群受教育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平等,但家庭背景是不可控因素,它在影响教育公平的发展和教育的平等化进程中产生重大作用。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通过对CGSS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论述家庭文化资本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文化劣势地位使其产生了复杂的场內位置感和对场內竞争标准公平性的怀疑。大学管理者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需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场域,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重视非经济帮扶,从城市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共荣,并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互动中的关系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处于二元认识阶段,这导致教与学的主体性割裂或对立。究其原因,亟待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进行探究。基于大学教师生命经验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源泉的假设,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场域中,师生是改变与被改变的矢量关系,关系变化的动力是教学资本流通与传递,从而促进教学场域中师生个体质变,实现教学实践有效性。大学教师教学资本结构由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构成。在重要程度上,样本群体的社会资本最高,文化资本最低,这样的结果对大学教师教学资本效能的影响值得探讨。在显著性差异方面,一般青年教师与成熟教师的差异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它具有三种属性:呈现自我的个体性、理念传承的历史性、超越时代的发展性。大学精神在大学生预期社会化过程中,既具有一般作用,即价值导向作用、行为与道德规范作用、激励与鼓舞作用,又具有特殊作用,即可以积累或获得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大学精神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依照大学精神的属性和文化的结构特征重塑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精神,从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理念层对大学精神进行系统的培养与构建。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周云波等提出的影响城市文化旅游资本的要素,对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本即:文化资本基础、文化资本获取和文化资本保障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有利于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旅游中欠缺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四所高水平大学的调研访谈,对其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转化为"质量"的过程进行了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部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质量"转化的源动力来自于高校的文化资本存量,高水平大学用于历史传统、品牌价值、文化氛围保持和提高的质量成本支出对于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高水平大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师生"理念,提升"教学科研"效益,促进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拔尖人才培养中人力资本转化的积极、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消减农村人口数字鸿沟,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从文化决定论来看,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产生是文化资本因素作用的结果。基于最新的CGSS2017数据,以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文化资本对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现象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表现尤为凸显,而文化资本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其中,认知型数字鸿沟与制度化文化资本息息相关,主要是受教育文化程度差异所致;而应用型和技能型数字鸿沟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于具体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薄弱导致的结果。由此,可从农村“新基建”发展、农村特殊人群信息获取渠道建设和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方面入手,切实增强农村人口文化资本,有效弥合农村人口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及理论诞生于社会学,广泛应用于教育社会学.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亦产生了经济学领域中的文化资本理论.在"美育"与"文化资本"之间建立一个超链接,可以同时对美育理论与文化资本理论进行创新.探究美育与文化资本的关系,可以对美育作出新的理论诠解:美育的实施依托于多元文化资本的存量;美育的目标在于促进文化资本产生增量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本通过审美经济发挥社会美育作用.重构链接美育的文化资本概念与理论,可以对文化资本作出新的理论诠解:以美育为津梁整合跨学科的文化资本理论;以美育为适用域重新界定文化资本概念;将文化资本理论嵌入美育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因素,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零和博弈现象,降低管理成本。目前中国的社会资本衰落,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中信任的减少。重构社会资本,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执政党的示例作用和法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麻省理工学院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引起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多样资本的共同作用是麻省理工学院得以成功转型的原因:在经济资本方面,以政府拨款投入、市场资金介入、学术成果创收以及多方资金捐赠的方式不断扩充经费来源;在社会资本方面,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制约,通过对内引导师生良性互动,对外建立大学、政府、企业“三螺旋”结构,完善内、外部关系网络;在学术资本方面,通过知识传授、创新、应用促进学术成果转化,实现知识的理性拓展;在文化资本方面,具体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体制文化资本均能彰显美国实用主义理念。无疑,麻省理工学院的转型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冲突是常态化存在的教学现象,师生作为教学冲突的主体在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及时空观念方面的差异是教学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冲突本身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悖论、功能悖论及发展悖论。应对教学冲突首先要重新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中有谁的存在,教学为了什么,通过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冲突制度化"的教学新规范,使教学在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