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连续评价为基础,关注和引导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利于诚信教育、考教相融、学教互动、激励竞争的考核方式体系。  相似文献   

2.
考核是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教书、育人紧密的联合起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是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全面评价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考教相融、教学互动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德育与智育等的有机统一;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推近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有机统一;坚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坚持搞好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推进良性运行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大陆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通识教育开展得不够,单纯的专业课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模式为大陆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应将思政课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原则和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系统化科学化设置课程;整合优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主动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营造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身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八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业务工作结合,推进德育与智育等的有机统一;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推进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有机统一;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关键,与时俱进地抓好队伍建设;坚持搞好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 《教育探索》2021,(4):69-72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与思政课程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战略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需要在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课程体系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并在落实党委育人主体责任、重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常态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应以新工科建设为依托,在机械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价值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是:在文化自信、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入,让思政元素进教材、进教学大纲、进教学设计、进课堂、进课程考核;确立以学生评价为中心、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构建课程的三要素交互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途径,坚持学校学科特色与教学科研能力之间相互转化,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持续创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