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设计理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从数学教学心理来说,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形式与手段。活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对数学教学来说就是要再现,重演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它的实质是师生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活动教学中,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不仅仅是外在的实践活动,更要注重的是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看、画、剪、拼、量、算”等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有所感,有所悟,进而有所创造,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长的气息。二、活动…  相似文献   

2.
“活动教学”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设计。一、借助直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组织学生恰当的操…  相似文献   

3.
1.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探求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利用社会课本中的“说一说”,能够挖掘出新旧知识间的种种联系,不断扩展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构建知识结构中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从而推动素质提高。如教学《秦陵兵马桶和敦煌五窟》《壮美的长江三峡》。2.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说一说”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激…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里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线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获得更具启示意义的思维灵感。由此,我认为,要发展"四基"教学,必须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下面,我结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从用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技能知识等融入到作业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享受快乐,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对作业设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画中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因此,我经常布置一些画画作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画中学”,在“学中画”。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后,我布置学生画“鲜花配绿叶”。如数字“5”的练习,叶子可以写数的…  相似文献   

7.
谢灵 《新疆教育》2012,(15):48-4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探索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想象和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实践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一、联系生活经验,表达交流信息,萌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萌发数感。因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佣“──”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其中,将数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可见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联系生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让学生在估测、操作与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数感。那么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在“正方形(第1课时)”学习中,通过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经历“联—识—画—折—悟”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探索获取新知,并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习真实发生,思维自然生长,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 一是设计意旨有别。第一份预案把数学知识融于五种活动中,变枯燥为生动、浅显;第二份预案旨在让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厘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份预案则遵循由易刭难、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培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二是教学流程相异。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体验到“可能性”;第二份预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规象;第三份预案则以“探究、巩固、应用、深化”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在让学生体验“完全确定”和“不确定”时,第一份预案采取先“每类球数量相同且小组交叉摸”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球类数量不同且单独摸”来体验“不确定”;第二份预案则先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的数量相同”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数量不同”来体验“不确定”;第三份预案则采取“教师先提问,学生再动手,最后提炼”来体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如何理解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凡不拘泥于死记书本知识,不依常规模仿练习,通过自己独立自主地观察、思考、计算、操作等活动,探索“新”知识、确定“新”思路、发现“新”规律、完成“新”设计、制作“新”作品、提出“新”问题、表达“新”观点等都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显露。如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注重问题的求异性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之一。在教学中适时开展求异思维训练,是培…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有价值的提问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提问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让“问”点亮小学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一个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冯玫 《天津教育》2023,(30):128-130
<正>新课标将学生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重点,对教师提出“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学要求,驱使着教师实现由低阶思维活动到高阶思维活动、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教学转变,将课堂教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而结构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回顾、提炼和反思来推进知识的结构化,教会学生如何整理碎片化知识和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指向深度学习的结构化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联动,教师需要跳出“灌输”“填鸭”的知识教学误区,学生要摆脱“被动”“强制”的知识学习困境,  相似文献   

18.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分层画线段图“倒推而上”的方法进行解题,起到了突破要点、化难为易的作用,因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多动   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来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如教学“ 5”…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数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