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编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先后多次分散出现了“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个数少几”这类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比省编算术教材加深了。我们曾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检查,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食堂本月用煤2500公斤,比上月少用了500公斤,求上月用煤多少公斤?”与考的54个学生,仅8人解答正确,出错率达85%。因此,我们认为对“比……多”和“比……少”这类应用题的教学必须引起重视,对它的教法应予研究。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解答应用题难、解答复合应用题就更难。如何教好简单应用题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需要一定的训练 ,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我常使用的解题训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抓关键词、句的训练。应用题是数量关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因此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如果学生连题都读不通 ,那就谈不上正确的解答。例如 :一年级一班有 13名“三好学生” ,二班和一班同样多 ,两班一共有多少名“三好学生” ?让学生读题后 ,问这道题说了什么事 ?是哪个年级的事 ?有几个班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 ,再读 ,并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归类整理二、复习提要“应用题”由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五个部分组成。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看到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若干个可解答的问题。如看到“六(1)班有26名男生,28名女生”这两个条件,即可以提出:(1)六(1)班共有多少学生?(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或男生比女生少几人?(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或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十一册49页例1。教学目标:1.能用摘录条件,画线段图的方法弄清题意,并能复述题意。2.会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看作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与应用题条件、问题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说出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  相似文献   

5.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应用题的情节、内容及数量关系审清了,思路才能清晰,解法才能正确、合理.教学时,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重点.下面结合“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教学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读.读题是审题教学的第一步.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自学能力,读题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我要求学生解答“相差关系”应用题时,必须读三遍题.第一遍,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要求是扫除文字障碍,读完后知道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按要求默读.读题时抓住下面三句话来判断分析:①谁和谁比?②谁大谁小?③知谁求谁?第三遍,联系运算  相似文献   

6.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答这类应用题,通常要先统一单位“1”,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例1.华舍实验学校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9名,且男生人数的2/5与女生人数的1/2相同,求六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     
一、知识的整理与概括  1想一想,说一说。  (1)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是什么应用题?怎样解答简单应用题?  (2)试一试,你能编出哪些类型的简单应用题?  (3)常见的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每组数量关系的意义吗?  (4)什么是复合应用题?  (5)解答复合应用题有哪几个步骤?  (6)检验应用题的解答是不是正确有几种方法?你比较熟悉、常用的是哪种方法?以一道题为例,举例说明检验应用题的过程。  (7)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8)举例说明怎样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9)用方程解应…  相似文献   

8.
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安排学生解答各种完整的简单应用题的同时,还加强了各种形式的基本训练。除了常见的审题训练、分析数量关系训练、说算理训练和编题训练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下述四种训练。一、画线段图的训练。线段图比实物抽象,比文字具体,因而能形象地、简明地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会学生“看”、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答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形如a×(1±n/m)=b这类较复杂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对数学语言“a比b多(少)几分之几”所表达的数量关系不容易分辨清楚。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下面是五年制第九册49页“应用题”例2的课堂教学程序。 (一)抓住重点,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10.
启发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关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个单元中,在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类应用题时,教材安排了一些“多几”用减、“少几”用加的例题和习题,但这种利用间接叙述形式的题目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要独立解答,难度比较大。由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限,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不注意数量关系的分析,而出现看见“多几”就用加法、“少几”就用减法的错误。要克服这个难点,本人认为关键是启发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0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2.
简单应用题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是复杂应用题的基础。因此 ,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应用题的结构 ,掌握数量关系 ,获得解答方法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与品质 ,是学生正确解答的关键所在。教材中出现的例题一般比较典型化 ,叙述中往往带有明显的特征词 ,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学生容易根据这些特征词列式 ,如看到“一共”就用加法 ;看到“比……少”就用减法等。但是当题中条件叙述顺序、表示方式发生变化时 ,学生就容易产生错误。因此 ,教师应设计一些改变固定结构的题目 ,使题目的表面现象、结构特征发生变化 ,但本…  相似文献   

13.
正确地理解应用题题意,是弄清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应用题的类型多,结构比较复杂,小学生在理解应用题题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除应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根本方法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辅助方法。 一、倒过来想想。 有的应用题顺着已知条件思考,不容易弄清数量关系。如果倒过来想想,数量关系就明显了。例如:甲堆煤比乙堆煤多12吨,乙堆煤比甲堆煤少1/4。甲乙两堆煤各重多少吨?这道题,我们把“甲堆煤比乙堆煤多12吨”倒过来想想,就是“乙  相似文献   

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应用题总复习中的难点。通过复习,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关键:即正确判断哪个量是表示单位“1”的量,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较,已知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表示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要使学生在正确解答上述应用题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性不太繁难的两三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分两步进行。一、帮助学生分析、梳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可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读题和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和写出正确答案等.在应用题的步骤中,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检验是解答应用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教材的理解,谈应用题教学的方法,提出以下几个教学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的“审题”教学个旧市云锡三小陈玲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数量关系,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就在于“审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把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审...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认识,熟记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理解 理解一个数乘以纯小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扩展乘法的概念。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具体意义。 (三)掌握 进一步掌握各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综合等基本方法。 进一步掌握复合应用题结构。 进一步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较复杂的归一问题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四)熟练 熟练地列综合算式解答三四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应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会分析解答百分数的应用题。 2.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目的要求: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重点难点:在理解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教学过程: 一、新课: 上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下面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题目:双林县前年造林160亩,去年造林200亩。要求同学用这两个条件进行比较,并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此唤起旧知识重现,为类比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把文字题穿插于中低年级有关章节之中,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降低应用题教学的难度和坡度,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以,在学生接触文字题之初,就要重视文字题和式子题、应用题的转化训练,为今后学习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分析解答应用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把式子题译成文字题这种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弄清楚文字题的结构持点和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术语,培养学生运用简要、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多角度叙述文字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强化所学基本概念,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