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初学者学习蛙泳时, 首先安排熟悉水性练习, 使学生消除怕水心理, 同时学会呼吸、浮体、站立及浮体滑行等技巧; 在此基础上, 学习蛙泳腿技术和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技术, 二者虽有前后之分, 但初步学习蛙泳腿技术后, 及时学习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技术, 二者几乎同步进行; 最后学习蛙泳完整配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初学蛙泳的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对传统的蛙泳教学进行改革,设计出以呼吸为纽带的初级蛙泳简化教学程序。结果表明,简化教学程序与传统蛙泳教学方法相比,深水初学蛙泳简化教学程序有利于初学者较快较好地掌握蛙泳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生学习蛙泳的三怕心理,对消除惧怕心理,掌握呼吸,蹬腿的方法,如何做臂、腿、呼吸三者完整配合练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游泳教学腿部动作是基础,通过对初级组蛙泳腿部动作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为初级组蛙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游泳课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当前高校游泳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等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蛙泳评分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蛙泳技术环节进行评分考核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尽快学会和掌握蛙泳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地缩短学会蛙泳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游泳——是一项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运动,改进游泳的教学方法,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泳技术,对初学者甚为重要。现国内在蛙泳教学时,一般是采用:陆上模仿练习——水中熟悉水性——蛙腿教学——蛙臂教学——臂腿配合游教学——加呼吸动作的完整配合游练习的教学程序。按一般的教学情况,从不会游到能游25米——50米,大多数人要用16—20学时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初学者不会浮体和呼吸,从而无法在水中进行连续的反复练习。如何解决初学者下水后不沉、又能自如地呼吸,从而能在水中进行连续反复的练习,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研制了用塑料浮木条制成的活动式蛙泳速成教学板,简称“速成板”,在初学者的身上以增大浮力(见图一),使初学者下水后基本能浮于水面,并配合教学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蛙泳划水、蹬腿、配合游牵引力与100米蛙泳成绩的关系,评价运动员划水、蹬腿和配合游的力量素质,了解运动员游泳技术效能,以期对游泳教学训练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体院游泳馆池水加深后普修教学的需要,对初学者在深水条件下从不会游泳到学会蛙泳并能连续游50m 的教学方法、过程进行了设计研究。实验以新创的陆上强化技术动作方法为主,加上简化熟悉水性,改进配合顺序、辅以浮漂、坚持集体教学形式等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该教法符合初学者心理、生理特点和游泳教学的特点,具有安全、所需课次少,进度齐、技术规范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蛙泳游动支撑教学法和蛙泳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蛙泳游动支撑教学法从教学速度、适用面、培养学生“水性”方面都优于蛙泳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蛙泳、爬泳的技术特点、按照反馈原理设计出各教学阶段和每堂课的反馈标准和方法。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适时地利用它来检查、调控与改进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全面控制。学生通过自身反馈控制有了具体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养成自我的、客观的评价态度,使教与学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体育院系游泳普修课学生掌握和提高蛙泳技术的主要因素,探索构成学生掌握和提高蛙泳技术的主因子结构,依据有关学科理论定量分析各主因子对掌握和提高蛙泳技术的影响程度及作用,结果表明:弹跳力与记忆综合特征因子、柔韧与动感综合特征因子分别是主因子结构中第一、第二主因子,它们对蛙泳技术的学习影响及作用相对较大。通过对这两个主因子中的高载荷因子的逐步回归计算,建立了蛙泳技术教学的数学模型,制定出学生身体素质、认知心理能力的评价等极标准,从而为控制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文本调查、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蛙泳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蛙泳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反应都不尽相同;(2)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变化,是动作难度变化引起的必然结果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必然反应;(3)教师应当从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信任和期待后进生、适当调节学习氛围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学生在学习蛙泳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蛙泳腿部技术动作图解分析,明确了蛙泳腿各动作过程中的原动肌及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这些原动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素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对游泳教练员、运动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蛙泳专项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夭绕四论蛙泳分满动作如配合动作速度技术的点、外关联分沂模型,分析了蛙泳臂和腿势进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该还比结果结合定性分析对游泳训练的应用过程。关键词##4蛙泳;;灰色系统;,点;;斜关联度;;关联序;;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常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用什么手段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就这一问题,在我校游泳的普修课中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结合水中实践练习进行运用。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认真实践和广泛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制作和运用——蛙泳网络多媒体的教学课件的实际情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蛙泳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蛙泳教学效果,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蛙泳技术教学,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蛙泳技术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条件限制法进行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规律和蛙泳技术特点,在教学实验中采用条件限制法来防止和纠正学生在初学蛙泳时易犯错误。研究结果表明,条件限制法简便易行,能寿命学生较快地掌握蛙泳技术,提高高校游泳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112-113,116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网球教学中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较技术动作的一般领会来讲,其更能有助于迅速地掌握网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把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只进行单一的身体练习收效更大,此外运动表象训练在网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能力作用,变单一教学信息为多向教学交流,调动了学生大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四种泳势腿部动作水下摄影的连续图片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绘出了脚尖、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以及脚、小腿和大腿各环节的运动棍图.全面地揭示了腿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据此对各环节的受力作了进一步的流体力学分析,揭示出各环节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蛙泳外的三种泳势的腿部动作,主要是横向运动,推进力的成份主要是升力;而蛙泳腿部动作是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运动,推进力的成份既有阻力的因素又有升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XXG—D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70名中老年人进行定量负荷的蛙泳练习前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蛙泳练习能使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强,搏血量增多;能有效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的浓度和流动速度;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