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片段一:揭题时的识字教学(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片,在葡萄图片下面贴生字卡片:葡萄)(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所学生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师: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这两个字都读第二声。生:“萄”跟“葡”做朋友的时候读轻声。教师指名学生个别读、齐读。(强化训练,使语调更准确。)师:除了字音上的发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师: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2.
“燕”字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个生字。“燕”字笔画繁多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识记。在学“燕”字时 ,我先让学生弄清楚“燕”是上中下结构 ,然后指导学生按上中下的顺序观察各部分的组成。师 :“燕”字最上边的“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 ?生 :像“艹”师 :“廿”与“艹”有什么不同呢 ?生 :“廿”比“艹”下面多了一横 ,就像是草字头封了口。  师 :“燕”字的中间是个什么字呢 ?生 :是个“北”字和“口”字。师 :“燕”字最下边是什么 ?生 :“燕”字最下边是四点水。师 :你能给燕字编个顺口溜吗 ?生 :草字头要封口 ,北字中间一…  相似文献   

3.
[案例]圆柱的特征是数学教材中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化对圆柱的认识,同时也为圆柱表面积的教学做好铺垫,我特意设计了一节“给圆柱做新衣”的实践活动课。一、欲擒故纵师: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这节活动课,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动手来给圆柱裁剪一件“合体的新衣”,大家有兴趣吗?(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师:看来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好,谁先来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生自由说,师归结学生发言,并板书一般性解决思路:量———算———裁———“穿”。)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5.
[片断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小朋友,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师:老师说一个词语,你用身体语言来表示,拍手。(生拍手。)师:拍手。(生拍手。)师:跺脚。(生跺脚。)再按顺序拍手——拍手——跺脚练习一次。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大部分学生会猜是拍手,学生欢呼。)师:哇,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拍手、跺脚这样来说的。生2:我发现我们是先拍两次手,再跺一次脚的。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  相似文献   

6.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大声齐答)好!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生: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生:喜欢。(生余兴未尽,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日记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日记、写什么、怎样写、注意什么。关注学生“以什么态度写”“、写作过程是否快乐”,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教学实录]一、谈话交流,走近学生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为什么到五楼阶梯教室来上语文课吗?猜猜看!生:是有人来听课。生:是毛陈镇小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师:(十分吃惊,因为课前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认识那些领导、老师,我一年级就是在毛陈镇上小学的。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今年我们孝感市实验小学与孝南区毛陈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 二年级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 生:先画顶点。 师: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第二步,再画  相似文献   

10.
师 :请默读第二段 ,想想在这段中“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生 :这段讲了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教育“我”认真读书的事。师 :那么 ,伯父是怎样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呢 ?请大家浏览第二段 ,用“———”画出有关语句。(学生浏览 ,动笔圈画。)[评 :伯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句子是本段的重点 ,直奔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生 :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 ,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幻灯出示该句。)师 :这句话表面上是讲什么意思 ?生 :表面意思是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师 :是呀 !这句话…  相似文献   

11.
片断[学生初步认识21。]师:你们能用手上的纸折出12吗?折好的同学请贴到黑板上。[生A、生B折了41,也跑了上来。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师:嗯,折得多好。把你们折好的纸贴到最高处。[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两张平均分成4份的纸片上。]师:(指黑板)这表示什么?生:(齐答)41。师:41表示什么?生:把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41。师:再加一份呢?生:就是4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41+14=42。生:这样的3份是34,4份是44。师:你们真棒。老师要求折12,他们却折成了14,你们怎么看?[学生纷纷发表看法:“他们没听清老师的要求。”“他们挺聪明。”……]师…  相似文献   

12.
我执教《高大的皂荚树》,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和文本、作者展开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课堂实录的一部分。[片段一]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生“: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这一句中的“启迪”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仔细思考可以帮助你们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根据你们平时阅读的情况来说说。生:是启示、启发的意思。师:请联系实际再想想。…  相似文献   

13.
……出示例1(部编教材六年制第九册P38应用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生读题后发言,认为“剩下的”三个字很重要.师:“剩下的”三个字暗示了思考的路子,应怎样求“剩下的”,怎样解决最后问题呢,下面我们先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让一位同学说,老师画.生: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要做的660套衣服.师边画边问:这条线段应分成几大部分,应先画什么?生:这条线段应分成两部分,先画出5天做的部分.师按生的话先把线段分成两部分,把左边一部分均分成5份,标出已知的每份75套.问:这部分画好了,可求出什么?生:可求出5天做了多少套?  相似文献   

14.
一、步骤要少,不要太多[案例A]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在介绍了百分号的写法后,他让学生写10个百分号,学生没有写完,他就让学生暂停下来,然后组织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自己完成了多少。生1:我完成了70%。师:谁知道他写了多少个?生2:他写了7个。师:通过这句话还可以知道什么?生3:他还有3个没写。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说法说一下自己完成的情况?生4:我还有20%没有完成。生5:我完成了100%。生6:我再写10%就可以完成了。……[案例B]一位教师教学解方程6X-6.8×2=20时,先让学生解答6X-13.6=20,再要求学生把这个两步计算的方程改成三步计算的…  相似文献   

15.
一、步骤要少,不要太多[案例A]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在介绍了百分号的写法后,他让学生写10个百分号,学生没有写完,他就让学生暂停下来,然后组织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自己完成了多少。生1:我完成了70%。师:谁知道他写了多少个?生2:他写了7个。师:通过这句话还可以知道什么?生3:他还有3个没写。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说法说一下自己完成的情况?生4:我还有20%没有完成。生5:我完成了100%。生6:我再写10%就可以完成了。……[案例B]一位教师教学解方程6X-6.8×2=20时,先让学生解答6X-13.6=20,再要求学生把这个两步计算的方程改成三步计算的…  相似文献   

16.
正时间:2009年6月地点:广东东莞[课堂实录]师:孩子们,下午好!生:老师好!师:主持人刚刚介绍过我,注意听的同学一定知道我姓什么?生:姓孙。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摇了摇头)不知道。师:请你到前面来,拿着这支粉笔,很快就知道我叫什么了。先写一个"孙"字,子、小,孙。生:(一笔一画写)"孙"。  相似文献   

17.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列宁语)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恰当地引入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一、导课幽默——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案例1]《倒数的认识》师:老师姓什么?生:姓吴。多媒体出示“吴”字后,电脑动画闪烁,并配上美妙的音乐,转眼间旋转成“吞”字。师:哎哟。吴老师被“吞”掉了。学生哄堂大笑。多媒体出示:吴——吞。两个字同时闪动“天”字,再同时闪动“口”字。师:请同学们认…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课,原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看图学文。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课文本身文质兼美、韵律感强、适于记诵的特点,我将本文学习定位在“言语学习”上,通过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创新运用的途径,第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吸收语言,积淀语感;第二课时在引导“互文”对话中习得方法,超越文本,创新运用。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师先出示“山”字,再出示“水”字。师:两个字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生:“山水”就是有山有水的意思。师:那“山水画”、“山水诗”一定得“有山有水”吗?生:…  相似文献   

19.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为例吧,它已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生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师:这两首诗中“日”字的意思是———生:太阳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生:大小、冷热、远近……师:先不忙。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一定会…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