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中国式摔跤术语概念的界定及其特点、中国式摔跤术语命名的必要性分析、中国式摔跤术语的标准化分类等方面对中国式摔跤术语标准化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式摔跤基础理论,助推中国式摔跤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是由多个民族跤种融合演变形成。基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四川民族学院开设中国式摔跤体育课程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民族院校开设中国式摔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既能丰富课程资源又能打造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研究等方法,以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为视角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式摔跤规则完善、爱好者众多、赛事成熟等是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优势.摔柔类项目的冲击与缺少专业运动员是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弊端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培养中国式摔跤市场、使其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与培养中国式摔跤的专门人才是中国式摔跤能重返全运会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与革命并非简单二元对立,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了革命文化的精髓。革命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又促进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机活力,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互动中不断发展。深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文化基因,更能凸显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性、现实性、历史性、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深厚文化支撑。在文化立场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与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文化原则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在文化价值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中国式摔跤训练对人体力量、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10名中国式摔跤专项的大学生与1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脂百分含量、力量(握力、背力)、无氧功率的测试。结果发现:1、中国式摔跤专项大学生组的背力和左右手握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中国式摔跤专项大学生组Wingate无氧率测试PP、AP及PP/kg、AP/kg、MP/kg、PD、0-5秒和5-10秒平均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国式摔跤在选材和训练中注重和提高人体的力量和无氧工作能力,其运动员具有力量大,爆发力好,但输出功率下降较快、力量耐力相对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摔跤中的连贯技术,在现代中国式摔跤比赛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连贯技术,运动员才能获取优异的比赛成绩;而要掌握好连贯技术,必须进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家长》模拟游戏真实地复制了当代中国青年共同的成长经历,是研究中国教育现实的极佳游戏文本。文章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出发,结合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男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放纵这六个中国社会文化维度层面,基于《中国式家长》游戏分析了中国社会文化对中国式教育观的影响,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教育观的现实内涵,揭示观念背后广大中国家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后回归现实分析中国社会文化是孕育中国式教育观的源泉,提出在发展中国教育的同时要顺应中国文化、与时俱进,以及加强家长教育和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高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疲劳恢复的特定方法,得出采用人工按摩,营养补充,药物和心理学措施后的疲劳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奏.判断厦消除手段研究进行综述,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的传统构架之下,对其手段和方法做了新的归类和注解,以更好服务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性疲劳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从18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应运而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经验,同时揭示了引领中华民族接续奋斗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典范;从文化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引领中华民族沿着正确的方向接续奋斗。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着手,探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