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漉 《文教资料》2011,(29):64-65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本文提出了作文改革的几项措施: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即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所要培养的最主要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初中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处于一种无意识或干脆忽视的状态中。许多教师往往以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为由,在教学中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片面强调教学的趣味性,使历史课在学生眼里象一堂故事课,而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把掌握历史知识等同于死记硬背,这不利于学生今…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过去习惯使用的“重课堂讲练,轻素质提高;重教师结论,轻学生思维;重学生读记,轻能力培养”的教法势在必改。根据中学历史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点引法”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谷大伟 《文教资料》2013,(14):170-17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作者主要从运用小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应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开展历史教学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呢?笔者试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英语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学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但是,中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束缚,基本上采用了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法。其基本特征可以简略概括成“十二重,十二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知识讲解,轻知识操练和运用;重死记硬背,轻理解意义和灵活运用,重书面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重书本,轻情景;内容呆板,缺乏幽默感趣味性;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全班大合唱(集体朗读),轻个人和小组活动;重少数学生,轻大多数学生;重批评  相似文献   

7.
孔令香 《教师》2011,(6):108-109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现状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外在表现,轻内在情感。"五严"规定和化学新课程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崭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评价观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但是小学语文的"双基"教学有被淡化和遗忘的迹象。主要表现在:重人文,轻语文,重能力,轻知识:重感悟,轻训练。  相似文献   

9.
雷永社 《西北职教》2009,(10):35-35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学会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凤 《教师》2011,(10):45-45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轻领悟的灌输式教学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教学取而代之。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堂要力求创新,在创新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始走入中学教学,旨在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讨论形式轻效果评判等不良现象,凸显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发展和提高素质,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12.
曹文全 《考试周刊》2011,(14):172-173
在中师及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陋习。这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不仅无能低效,而且误人误教。要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文章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突出学生主体,二是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研意识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帮助他人进行 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它根植于教师的行为规范之中,帮助教师不断进行自 我提升与发展。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核心 功能是育人——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和帮助学习 者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过去中学历史教学 中存在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 向,历史学科的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重知 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感性、轻理性,重 说教、轻人文的现象一直存在。学生以记、背为能 事,视历史学习为畏途;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业,缺 乏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这种缺乏历史智慧的导向 和忽视学生理性心灵发展的现状是与部分教师缺乏教研 意识有关的。因此,如何引领教师生成良好的教研意识, 并不断获得提高,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点,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僵化,以致学生怕学、厌学现象渐呈扩大趋势,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弊端: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固有习惯经验的禁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作文能力发展规律认识不全,重方法指导,轻生活积累;学生写作受模式化东西影响过多,缺乏真情实感;书本或教师规定的一些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依据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玉娟 《考试周刊》2011,(54):175-176
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来应是趣味盎然,极富感染力,但为什么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呈现的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一另类情景呢?究其根源,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作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论英雄"一统天下,社会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是唯"分数"是瞻,教师施教时必定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灌输,轻启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学教育历来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02年,教育部与法国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将法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引进中国。本人认为把“做中学”有效地引入到语文课堂,才会使语文教师努力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双向”参与型语文教学的原则、目标、程序及其达成操作洪世昌传统语文教学,良法不少,但其主要弊端是:重教师,轻学生;重单篇,轻体系;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应试,轻素质。这“五重五轻”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重负、...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等误区,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