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周思维 《考试周刊》2011,(21):20-21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本文通过分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分析其背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佛娇 《文教资料》2009,(17):59-61
社交称谓语作为一套约定成俗的社会交际符号.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英社交称谓的巨大差异是中英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对社会等级权势、血缘亲属关系及个体社会地位的投影。因此,社交称谓语的研究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初步探讨了社交称谓语的分类.比较了中英社交称谓的异同.以及从社交称谓的异同中体现出的中英文化及风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从亲属称谓、姓名称谓、职业称谓和指代称谓几方面来研究中西方称谓语的性别差异,揭示造成中西方称谓语性别差异的文化因素,以便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言。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会成员之间根据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不同职务、职衔相互称呼的语俗。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交称谓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导致不同语言的职业职务称谓语也是极其复杂和独特。很多对英汉职业职务称谓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化和性别语言的视角,本文拟将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研究这一重要而有趣的社交称谓习俗,从职业职务称谓的类别、方式及感情色彩的表达进行语用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交称谓也称社会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社交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社交语境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尤其是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词汇语义及它们的内涵意义,对我们掌握好外语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足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交称谓也称社会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社交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我们应了解和熟悉社交语境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尤其是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词汇语义及它们的内涵意义,对掌握外语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社会与文化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汉英称呼语之间在亲属称谓及社会称谓上也存在很大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语用失误。本文主要探讨由于称谓不当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汉英称谓语的差异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中西方夫妻在古今称呼语上的异同,认为其夫妻称呼语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改变。即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夫妻的称呼语,不但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结构,还能表现夫妻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从属关系以及家庭责任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内容。在逐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讨论中西方夫妻称呼语异同存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各国语言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中美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9-130
从中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中美社交称谓语所含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比较,认为中美社交称谓语因其在价值体系方面存在者较大差异,所以在表达方式和实际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对中美社交称谓语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说话者的素养与观念,进一步反映丰富的社会文化。以《后西游记》中的社会称谓语为例,其中,职衔称谓语、部分帝王称谓语折射出森严的等级文化,敬称、谦称、詈称、倨称和拟亲属称谓等反映了古人的尚礼文化,佛教称谓语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神仙名称类称谓语和部分帝王称谓语蕴涵了自然神崇拜文化。通过分析社会称谓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发展,描绘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蕴藏着丰富而生动的称谓词。汉语血缘亲属称谓不仅是人们在家庭内互相交往中的一种标识,而且也反映着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本文以汉语旁系血亲称谓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从上古时期到现代的历时变化。汉语亲属称谓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在称呼中讲究亲疏远近,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随着新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亲属称谓及其涵义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相似文献   

16.
纷繁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从"名"、"实"关系来看,有同一个称谓表好几种亲属关系的"同名异实"和同一种亲属关系有好几个称谓形式的"异名同实"两种现象。从语言自身因素来看,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受到词义、语用、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亲属称谓相对复杂,现在亲属称谓不仅用于亲属之间的称谓,部分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即亲属称谓语的外化。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发现亲属称谓语外化是受到社会原因和交际原因等因素影响。社会在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亲属称谓语的外化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的载体。文章收录了洞口话中的167个亲属称谓词语。通过这些亲属称谓词语来透视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包括洞口居民的来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传统礼俗、社会心理以及共同语对洞口方言的渗透。这对于认识洞口方言和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礼貌是各国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拟根据中、西文化对比,对礼貌原则下社交称谓语的使用作语用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存在着种种差异。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体系,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更蕴含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对英汉亲属、社交称谓差异及其文化背景作进一步研究,可以探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促进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