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陈列工作与科学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反映着整个博物馆的学术水平,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必然建立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这就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同于商品陈列、文物库房和一般教学标本室的根本区别之处.陈列工作的科学研究内容究竟指的什么?常常被误解为一般的科研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琳 《中国博物馆》2015,(1):120-124
关于博物馆展览个性化的命题,其讨论一直比较热烈。多数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博物馆陈列的个性化就是突出博物馆陈列的特殊性,甚至有人提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物是博物馆陈列个性化的物质基础。这种将"展览个性"等同于"展览特性"的观点忽略了个性化展览的本质特征,即创造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创造性不仅仅体现在展览设计者身上,且与观众的个性思维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创新虽是实现个性化展览的重要手段,但不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上的创新,都应以促使观众思考作为展览个性化实践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光环境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博物馆展览对光环境的认知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应在目前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对光环境塑造的理念、技术、方法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探索光环境的发展方向,从而带给观众一种较为舒适的博物馆展览光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5.
1997年全国博物馆陈列评比中,延安革命纪念馆荣获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97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提名奖。笔者作为该陈列形式的总体设计,不揣浅陋,专就陈列空间设计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博物馆、纪念馆等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活动设计的大前提。要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组成具有一定序列和艺术形象的直观展示形式,确保观众以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在流动的过程中,接受特定的信息,展示环境空间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实质上是一个人为环境的创造;是一门空间与场地的规划艺术,是在人与物之间创造一个彼此交流的中介,它可…  相似文献   

6.
谈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应加强观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博物馆门前冷落、观众寥寥无几的局面,博物馆人只有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高品位的陈列和丰富多彩的专题展览,才能吸引观众,促进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已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可以说,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反映,是评价陈列展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陈列展览为了适应观众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改变传统的以时间为唯一轴线的文物陈列方式,各类主题展览也应运而生。将大量的叙事元素引入到陈列展览中,正成为主题展览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空间叙事的研究成果中吸收"主题-并置"这一叙事理念,对展览空间叙事结构进行探讨,对主题-并置这一叙事结构在博物馆主题展览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分析,希望提供一个解读主题展览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韦纯学 《中国博物馆》2000,(2):52-53,96
对于一个公共建筑,门厅这样一个功能性的共享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博物馆或纪念馆这样的专业性建筑,还有一个同陈列(或展览)主题紧密相关的专题性共享空间,这就是人们贯常称呼的“序厅”或“序言大厅”。门厅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是观众和游客入室的必经之处,起着引导观众、转换时空和调节视觉的作用;而“序厅”则是一个同陈列或展览主题紧密相关的开首空间,是展示空间的延伸,也是整个展示活动的前导;它除具有观众进出的集散功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的序厅还有用作礼宾和外事活动的功能)。重要的是序厅在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思和…  相似文献   

9.
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基本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业务工作,由于近年来整个文物系统"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的评选,又更加重了陈列展览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地位,于是陈列展览便自然而然成为博物馆的形象代言者。  相似文献   

10.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加强这一工作谈一点看法。一、博物馆的编辑出版工作不仅是陈列展览的有机配合和补充,也是直接开展宣传教育传播科学、文化、历史知识的途径。一谈到出版工作对陈列的配合,往往使人们想到的只是那些展览图片、陈列简介之类。这些固然必要,但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点的专题陈列,还应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配合和补充。如果在举办文物陈列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应当能够为观众创造一次舒适且有效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博物馆需更加深切关注观众的观展,将之纳入陈列展览的评估体系,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观众评估体系。文章采用跟踪观察法,以广东省博物馆历代端砚艺术展览为例,立足于观众观展体验,从观众的停留时间长度、观展路线和展线吻合度、观展重点和展览重点吻合度三个角度出发,尝试对该展览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4.
陈列展览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每组织一次陈列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制定展览方案或设想、组建展览筹备机构、制定大纲、征集调查展览资料、总体设计到施工制作等等,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炼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质变过程。实践证明,每一个成功的展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杭州刀剪剑博物馆群的固定陈列为例,论述了信息定位型展览的特点,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与缺点。信息定位型展览以信息为核心,器物融于信息之中。它颠覆了传统博物馆对文物的理解,瓦解了重点文物的概念,而以重点信息取而代之。信息定位型展览的优势在于,规避了博物馆建设热潮中文物资源不足与场馆众多的矛盾;打破了博物馆与展示馆的界限,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八博物馆展示中。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信息定位型展览不完全适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而且,因为对信息系统的强调,所以限制了观众对展品的多种理解与想象。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陈列作为具有确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客观存在,在体现博物馆组织性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陈列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创造活动的结果,博物馆工作者对陈列性质、特性和功能的认识,籽深刻影响陈列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样式,影响陈列与观众的关系。当前,中国博物馆工作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的素质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陈列艺术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同其他艺术是相通的,这里作一点借鉴、谈一点思考  一、静态与动态陈列艺术首先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的融进丰富了陈列语言和表现力,但作为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语言究竟是以静态为主还是动态为主,这是我们在设计定位时首先要考虑的。我们知道,传统的文物陈列是属于静态陈列,现代陈列加强了视觉上动态的冲击力,由于展览种类的区别,观众的参与使得一些博物馆明显加强了动态的陈列,利用演示和动作,声像和光电的律动来加强展示环境的丰富变化和引吸力。因此可以说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间和空间艺…  相似文献   

18.
一、临时展览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博物馆的陈列包括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形式,临时展览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这在我们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已经是不成问题的认识.但是,博物馆学界还有一条十分强调的原则,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都要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博物馆举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曾经经历了注重器物、文献的表现展示阶段和以后偏重于环境装饰的艺术感受阶段,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因素,忽略了陈列形式和人的习惯、生理、心理、感觉机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了陈列展览目的是为观众服务这个中心意义的课题。例如:(1)整个展览路线拉得很长而中途不设休息处,甚至连一个可以坐坐的凳椅也没有;(2)某些陈列展室的光线较弱,字体又不清,观看时眼睛非常劳累;(3)陈列内容庞大丰富,说明文字详尽,从头至尾化半天时间都看不  相似文献   

20.
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种类别,在我国,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从启蒙民众到对抗全球化和现代化,再至伴随非遗保护运动的兴起而备受关注,民俗陈列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因时因地不断更新。目前,民俗陈列方式基本呈现出三种模式:版块式、串联式和并列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界更加注重观众在民俗陈列中的体验,也倾向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除了上述三种模式,艺术式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