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给出了一类新型(tj,t,n)门限群签名方案,该类群签名方案与一般的群签名方案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各签名者可具有不同的权力;(2)可通过灵活设置参数得到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对这类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安全论证.  相似文献   

2.
王莉  于秀源 《科技通报》2006,22(5):681-683
基于环签名思想提出一个类似门限群签名的匿名签名方案,解决了门限群签名中管理员权限过大,而环签名又无法追踪签名人身份的问题。与已有的门限群签名方案相比,因保留了环签名的部分特征,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管理员的权限受到控制,必须和签名接收方合作才能共同追踪签名者的身份;(2)能方便更改门限值;(3)方便加入或注销群成员,系统参数只需少量改变。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了安全邮件系统的原理,对群签名方案作了介绍,提出两个应用于安全邮件系统的群签名方案,将群签名应用于安全电子邮件当中。  相似文献   

4.
评一种高效的群签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签名是对一般数字签名的一种扩展, 有很多重要应用. 最近提 出的一种高效的群签名, 被声称没有采用知识签名, 从而签名和验证的计算 量远远少于著名的ACJT 方案. 在本文中, 我们指出该方案其实采用了知识 签名, 但是由于使用上的不当, 使得该方案完全不安全, 即两个群成员合谋 就可以伪造出对任意消息的群签名, 且打开算法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效且安全的群签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有效的群签名方案 ,它的公开密钥与签名长度不随群成员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该群签名方案在增加新成员时 ,无需修改群的公开密钥 .并且在RSA假设与决定性的Diffie Hellman假设下 ,群签名方案是安全的 ,且能够抵抗联合攻击 .  相似文献   

6.
群签名综述     
徐媛 《内江科技》2009,30(12):107-107,172
群签名是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文中通过对群签名发展过程的研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个数字签名。  相似文献   

7.
群签名允许每个成员代表整个群体作出签名,它是构造电子现金、电子拍卖、电子选举方案 的基本工具. 本文通过极其简单的攻击方法证明Zhang et al.在2003年和 Kim et al.在1996年提出的两个群签名方案是不可追踪的。与Wang et al.提供的攻击方法相比,本文所发展的技巧十分新奇有趣。  相似文献   

8.
群签名允许一个群成员匿名的签名,同时证明该签名是由该群体成员生成.当产生争论的时候,签名者的身份可以由群管理员来公开.设计了一种新的特性,允许设置若干个代理,例如身份公开委员会,通过共享群成员证书,来共享群成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一个盲代理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了文[1]提出的盲代理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 管理中心无法确认代理签名人的身份,而且管理中心和原始签名人合谋后可以任意产生有效的代理签名并利用身份确认方程把它强加给任一代理人.  相似文献   

10.
在STOC2003上,提出了一个公共参考串模型(CRS)下的非交互的可重用的统计绑定的非延展承诺方案.该方案的CRS由4部分构成:承诺的公钥、签名方案的公钥、广义单向哈希函数和一个对串0的承诺.我们使用2个签名方案构造了一个此类方案,方案中CRS只有2部分:模糊承诺的公开参数和签名方案的公钥.因此,新方案的CRS更短些.  相似文献   

11.
霍亮  李峰  杨柳 《科技通报》2012,28(7):152-154,164
多重代理签名允许一个原始签名人把他的签名权委托给一组代理签名人,只有所有的代理签名人合作才能产生有效的代理签名。将多重代理签名与基于身份的密码学结合起来,人们提出了一些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方案。不过,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提出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的安全模型。本文给出了基于身份的多重代理签名的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一种安全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的多级代理签名体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原始签名人与各级代理签名人之间的抵赖问题,多级代理签名过长,签名验证计算量过大等等。作者就此诸多问题,基于离散对数这一数学难题,提出了一种安全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把各级代理签名人的秘密密钥嵌入最终的代理签名密钥中,解决了原始签名人与各级代理签名人之间互相抵赖的问题;把验证过程中的部分计算量移植到密钥生成过程中,从而降低了中间级验证和最终签名验证过程中的计算量,同时也缩短了多级代理签名的长度,实现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13.
2004年,Chang等提出了一种不使用单向Hash函数和消息冗余度的数字签名方案。但是Zhang指出他们的方案存在伪造攻击。为了克服Zhang的攻击,Zhang等基于Chang的签名方案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并且对改进的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然而,通过给出一种简单的攻击,指出Zhang等的方案仍是不安全的。为了抵抗这种攻击,Hash函数和消息冗余度可能仍旧需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方计算的方法 ,给出一个带容错性的门限签名方案 .从而使得一个门限签名方案即使在有恶意行为的情况下 ,仍可顺利地对消息进行有效的签名  相似文献   

15.
1981年Lamport提出了第一个非常著名的智能卡远程用户认证方案,从此,大量的此类方案被提出。最近Shen,Lin和Hwang针对该方案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攻击方法,并提供了一个改进方案用于抵御这些攻击。文中主要在Shen-Lin-Hwang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该方案中口令由用户选择掌握,注册时增强了安全性,有效地抵御了类似Chan-Cheng和Chang-Hwang的攻击。该方案还可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更改口令,这是与以往方案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ole-placement-type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of continuous linear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bounded noise and a common class of unmodeled dynamics provided that two estimation schemes are used in parallel. Both estimation scheme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plant identification error by selecting, as plant parameter estimates, a convex combination of both parameter estimates which leads to the selection of one of the estimation schemes, via a switching rule, on time intervals of at least a minimum prefixed residence duration. The weights of the individual parameter vector estimates are provided at each time by an optimization or suboptimization scheme for a quadratic loss function of the possibly filtered tracking error and/or control input. The robust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adaptive scheme is ensured by an adaptation relative dead zone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nmodeled dynamics and bounded noise. The basic results are derived for two different estimation strategies which have either a shared regressor with the plant or individual regressors for the input contribution and its contributed derivatives. In this second case, the plant input is obtained from a similar convex combination rule as the one used for the estimators in the first approach. An extension of the basic strategies is also pointed out including a combined use of the (sub) optimization scheme with a supervisor of past measures for the on-line calculation of the estimator weights in the convex combination. Finally, the extension of the scheme for the use of any number of parametrical estimators is focused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