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诗歌教学要围绕"三美"展开,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审美层次和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2.
朗诵,就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朗诵在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诤睛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股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股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我们当然不可违背,而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诗歌教学显得更为突出。《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歌,诗歌充分体现了新月派“三美”的主张。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寻访到诗歌之美呢?对于这首诗的教学环节,笔者有如下设想: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其整齐优美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精品:诗涮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怎样才能激发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6.
钟群娟 《河北教育》2007,(10):16-17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朱光潜)诗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然而,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化”上: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来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给美术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美术课程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序》中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它诉诸读者以神思飞越的情感和想象,以其特有的魅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心灵得到净化。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入的古诗意蕴深刻,语言贴切生动、凝练而富于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不愧是古诗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它的现实意义中最迫切的一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呼唤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利用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审美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审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通过“读诗文、悟诗境、拓诗眼”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构建学生的审美经验、实现学生的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伴随古典艺术到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转换,诗、画的自律性已突破原有的层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诗、画的比较也应突破传统的单向关系,在审美形式、审美意象、审美境界三个层面作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学生审美心理的个性形成,大多与环境与时尚有关。因此,除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美好的人生外,还应该构建学生健康审美心理的校园自然环境和精神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社会生活的“时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应该认真开掘以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本文较为详尽地挖掘了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内容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方面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而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难点在于怎样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中教师所能做到的是创设审美环境,即特定的时空环境、心理环境,提供审美内容,铺设审美通道,同时尊重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个性差异,包容他们在审美体验中的多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由此看来,进行审美教育己成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就是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家的典范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意识的特质,要“使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以其特殊的鲜明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见钱勤来的《文学概论》),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殊性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2):49-50,60
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可以启发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更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在教学实践中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可达到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的效果。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能动的审美、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