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逻辑起点.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现有的“委托-代理”关系呈现为一种复杂的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样态,在学校变革情境中,这种复杂的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很容易产生各种制约学校变革绩效的问题,如机会主义行为、败德行为和寻租行为等.基于此,学校变革权“委托-代理”关系的再设计,即构建两层级、多主体的学校变革权“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发挥监督-激励机制的制衡作用,成为当前提高学校组织变革绩效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与经营者行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是对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最重要的发展,它包括对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研究。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对于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之间内在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解。而对于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行为设计就成为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用来分析任何存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社会现象。在高等教育运行体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些关系是高等教育经营理论的扩展。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与高校、高校与院系、院系与教师等几个主要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与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玉香 《江苏高教》2005,68(2):88-90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是长期以来容易被高校管理者忽视的问题一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认为在高校与教师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中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相似的条件,即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的产生;而这是高校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校与所聘教师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双方为一定的目的而确立的对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学校和教师之间明显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双方对各自责任的履行,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教学质量。解决学校和教师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从优化资源配置着手,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交流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三方主体之间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教师交流政策执行存在失真现象。本研究以双重委托代理为视角,将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看作两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引入博弈模型,将三方作为博弈的主体。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校、教师认真执行政策所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反之,其变相执行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惩处。为纾解以上困境,可以从减少査处成本,完善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提高委托人査处概率,完善教师交流轮岗评价体系;加大对学校、教师的政策补贴,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减责、免责”机制;完善参与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轮岗政策加以完善,促进教师轮岗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是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实质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可依据信息和行动、事前和事后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专门研究。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假设:人是超级理性的,人有着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也比较模型化。委托—代理问题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选择最优代理人,二是选择最优的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民办学校治理机制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目的是深入了解民办学校治理机制的理论,提高民办学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以项目制方式进行委托代理已经成为常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的新发现“经济人+社会人+家庭人”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中委托代理现象分析发现,这些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因为委托代理而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高昂代理成本等问题。背后原因主要包括委托方与代理方目标函数不一致、委托方与代理方信息不对称、委托方与代理方信任缺失。因此,需重构和优化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运行的治理机制,如:坚持价值引领,构建利益兼容机制;减少委托层级,实行联合申报机制;划分信任等级,推行分类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研究行政权力腐败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监督乏力、激励不相容以及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等弊病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从而引发政府官员的腐败。委托一代理理论视角下的行政权力腐败治理必须强化对代理人的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优化行政权力结构配置。  相似文献   

10.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1.
非对称信息问题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技术合同这一特殊经济形式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和剖析,从而把握技术交易中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和特征,为分析技术交易的市场组织行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有效实现技术交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如何长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及家庭多元一体协同共进格局,是“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优化发展面临的新议题。本研究以制度经济学分支下的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基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和利益冲突”三项伴生要件,将利益相关主体纳入研究视野,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政策与实践,以历时性的演进脉络分阶段呈现课后服务的共时性发展图景,将其划分为委托代理主体约定初现的早期萌芽阶段、约定异化的过渡探索阶段、约定失衡的收缩发展阶段、约定拓新的规范引导阶段和约定重构的深化改革阶段五个阶段。面对当下课后服务“有而未优”“约而未定”“协而未调”“激而未励”四重困境,从夯实驱动委托代理主体利益整合的保障基础、完善激活学校主体性发展动能的管理制度、构建引导社会资源理性规范发展的协调机制、重塑疏解多重代理人机会主义问题的评估体系等角度提出对策,以期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法律经济学以及契约理论为分析原点,一般认为现代公司制度,其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借助委托代理原理以及代理风险理论,对委托代理监管的必要性进行较为细致的经济分析,并通过聚焦于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内部代理关系,沿着监督强度逐步变化的轴向,以实证分析为工具,尝试构建一个“三分天下”的效率最优的上市公司代理人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什么是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契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 ,即在交易过程中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被称为代理人 (agent)而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 (principal)。参与人在动态博弈中的行为可能完全不同于静态博弈中的行为。这一结论对于委托代理关系而言 ,同样是成立的。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问题。类似锦标制度的激励合同可能是解决委托人道德风险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如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委托权的分配就复杂得多了 ;此时 ,最优委托权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风险态度的问题 ,而且还要考虑到激励问题。经营者之所以是委托人 ,是因为经营者的行为最为重要又最难监督。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条件下,委托人如何激励并约束代理人的理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未来政府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可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要侧重在明确委托人和慎重选择代理人、细化考核目标、赋予代理人相应职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全员聘任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其兼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存在。要实现理性的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学院应在认识并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委托人问题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通过明确契约,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途径努力消除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可否作为学校规章的"执法者":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往往被当作学校规章的当然“执法者”,但在学校与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代理人的教师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激励,规章将不能得到完整的实施。对于一个大学来说,科学的制度建设不仅要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规则体系,还要设计精巧的执行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道德风险等问题,在交易设计中通过不同金融工具的选择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剩余索取权的分割,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经营管理权逐步分离而产生的.并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以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及激励约束机制。把委托代理理论作为推动现行高职院校制定变革的理论依据.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对高职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与公立大学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赋予大学治理者权力的边界却是一种“契约不完全”代理,正是政府决定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等多种委托关系的不完全性,党政权力边界交叉显著且责权利的不对称性,从而滋生了“寻租”、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监督机构的设置属于“自我监督”行为,难免要增加社会成本又难见成效,切实从制度框架变革委托代理关系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