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类 ,即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粗放型”水平制约着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深刻认识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而构建起开发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具德性教化价值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引导道德认识,熏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其德育功能。优化存在于高校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德育隐性课程有助于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途径,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是实施道德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的联系、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以及实施原则进行审视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促进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标同样不容忽视。与显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具有隐蔽性、导向性、情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它通过与显性课程、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校制度相结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隐含于课堂内外,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学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为隐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创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鲜明的延伸体系三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多元融合的历史轨迹.利用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方法,梳理20年来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小学德育、小学思想品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载文情况、发文单位和主题分布,总结提炼20年以来不同发展阶段德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并经过CiteSpace软件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内容聚类进行可视化剖析,从整体掌握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将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文是西大君武小学开发的作文课程资源,也是南宁市打造的教学品牌。隐性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德育方式、育人价值、内隐学习三方面探讨美术作文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外语词汇习得往往局限于简单的单词量的堆积,学习效率较难得到保证。默会知识理论为外语词汇习得方法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熟练使用默会知识的外语词汇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中集中意识和辅助意识的转化,调整、平衡对词汇量和词汇定性知识的关注,从整体把握部分,让已经掌握的词汇知识以节点的形式相互联接,形成贯通的词汇网络,从而有效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引入默会知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默会知识对外语词汇习得方法的有效改进,探讨了默会知识与接受词汇知识和能产词汇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默会知识理论对外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德育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德育社会化的关系出发,探讨发挥大学生德育社会化主体性的基础、核心内容及实践意义,梳理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的根据,提出可操作性途径,切实提高德育的实践效度。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难点,直接关乎着育人质量。《叶片机原理》课程作为工科当中十分关键的核心学科,想要真正践行“新工科”战略,就应深入挖掘《叶片机原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真正将显性知识教育和隐性德育紧密结合,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践行育人目标。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叶片机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目标进行分析,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叶片机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着我国未来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人才,其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同德育之间割裂的情况,导致思政课程“孤岛化”严重。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解决思政课程“孤岛化”问题提供了支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能够与思政课程内容相互交融,因此,若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必须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文章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协同关系着手,对两者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8.
默会知识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默会知识的概述 ,认识到人类存在着有“谱系”现象关系的两大类知识 :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论述了体育知识兼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特点 ,进而论述了广义知识论中体育教学的几个特征 ,提出了重新认识体育教学过程理论的必要性 ,阐述了默会知识理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效能取决于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其中显性课程通常作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式,效果显著。而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内在补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课程作用与效用层面,高校隐性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进学习效能,然而也将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出现消解问题。本文结合隐性课程与学习效能的内涵,探析隐性课程内容,明确隐性课程与学习效能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专家、学生、尤其是教师应充分关注隐性课程,有效利用课程中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师的物理环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教学应从教师与学生单一的交往方式向异向、多元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师生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向平等的对话关系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建构充满活力的"交响乐"式的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