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艺术体育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体育与艺术的不断融合,艺术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培养艺术体育专门人才提供了契机.结合艺术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对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艺术体育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体育竞赛和表演类项目同相关的艺术形式结合的部分,具体研究方向为:艺术体育设计、体育音乐、体育美术、体育类舞蹈、体育表演等.艺术体育专门人才可以界定为从事艺术体育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社会对艺术体育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会先导性需求大大高于人才的培养;以主要艺术体育项目为热点,带动相关项目持续升温,造成了人才的短缺.因此认为,艺术体育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着重就不同学生对舞蹈艺术选修课程的喜爱度及对舞蹈艺术价值的认同度等方面进行调研,旨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艺术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以进一步加深广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提高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为充分发挥舞蹈艺术选修课程的实效性提供可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查法分析社会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天津体育学院设置体育艺术教育专业的案例为切入点,探索中国体育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体育艺术复合人才既是当下社会迫切需求,也是体育院校开设艺术专业的特色所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清晰,方案设置合理,注重社会实践,为同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建议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办学方针、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服务社会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4.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形式,实训是课堂教学与实习之间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是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重要保障.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休闲体育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动因,梳理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中必需解决实训内容“仿真性”问题、实训项目“单一性”问题、实训环节“连贯性”问题等.最后,提出休闲体育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基本单位,以“项目体系—保障体系—考核体系”为整体建设方案,以“基础实训→专题实训→综合实训→职业培训→岗位培训”为建设思路的框架与内容,为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试论体育与艺术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交叉渗透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艺术类项目是体育与艺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各自领域发展过程中相互靠近、交叉渗透的新型产物,对此项目的研究将对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是从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形成、概念、分类、功能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体育艺术类项目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分为健身性体育艺术类项目、表演性体育艺术类项目、竞技性体育艺术类项目。按项目特点分为舞蹈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和民俗体育类项目。体育艺术类项目具有健身美体、审美教育、审美娱乐、创新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 是21 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了它对人才与专业的特殊要求,使其成为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专业。论文从社会以及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国际经验的借鉴和我国办学实践的积累等多种角度,论证了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健身指导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大众健身指导的作用和地位、参与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指导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探索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大众健身指导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山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9-241
本文针对体育表演专业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心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表演艺术的实践活动中,由专业理念的倡导、实践、提炼和升华,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所形成的精神,体育艺术人文素养是专业文化内涵核心与专业建设起点。价值观、象征物和行为方式由核心向外主要共同构成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要素。共有性、融合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是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在表现上存在差序格局,多元并存、各具特色,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对体育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依赖与突破。通过体育表演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创设课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特色鲜明的体育艺术作品为载体增进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认同;健全有形的制度推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特色的形成等方式以促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艺术的依赖是体育表演文化核心和内涵的凝练需求。作为交叉型的新专业,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是最终的目的,要做到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体育专业如何改革和发展,是从事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的转变、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期望为我国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彩萍  董晖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41-141,143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体育优秀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增添体育课程的教学魅力,同时对于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走上幼师岗位的几率极大,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游戏,所以说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体育游戏课程还是极为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ree related studies was to develop a social dance instrument that had logical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le performance ratings. Three social dance experts critiqued the instrument and concluded the items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social dance performance. Twelve couples from a social dance class were videotaped for 5 min while performing the fox trot. Their performances were evaluated by a different set of coders in each of the three generalizability (G-) studies conducted (Subjects x Coders x Days ANOVA design). Dance performances were held constant across coding occasions so the day facet represents degree of consistency in coding, not stability of subjects' performances. Decision (D-) studies were also conducted for various measurement conditions. Results of the G-studies indicated that coders with several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dance had less systematic coder bias and less systematic coder bias for a subset of dancers than coders who had little or no experience evaluating movement of any form. The performance ratings given by novice coders could be generalized for any randomly selected coder evaluating on any given day (G = .79). It was concluded the social dance test was valid and coders could be trained to obtain generalizable performance ratings.  相似文献   

12.
Dance has been a par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E) curriculum in several countries for a long time. In spite of this,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osition of dance in the subject of PE is contested and that little time is devoted to dance. The overall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position of dance as a pedagogical discourse in Swedish steering documents over time. The empirical material consists of five Swedish curricula for PE over a period of 50 years (1962–2011). Discourse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organised systems of meaning, including privileged and prioritised values. Our theoretical frame of reference draws on Bernstein's concept of codes. Three different knowledge areas within dance are found in the text material: ‘dance as cultural preserver’, ‘dance as bodily exercise’ and ‘dance as expression’. Three pedagogical discourses emerge from these knowledge areas: an identity formation discourse, a public health discourse and an aesthetic discourse. The identity formation discourse in earlier curricula focuses on the perpetuation of Swedish and Nordic cultural traditions, while in later curricula, it emphas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broader multicultural identity 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e public health discourse constitutes a prioritised understanding of dance as physical training related to a healthy lifestyle. The aesthetic discourse, which has the weakest position over time, represents the valuing of embodied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expressed through movements. This discourse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Over time, a new performance code came to surpass the former competence code in the steering documents. The performance code positions dance in PE as mainly a physical activity with little artistic or aesthetic value. The pedagogical discourse of dance remains within a highly disciplinary framework of soc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查走访等方法,从竞赛编排、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竞赛记录等方面分析促使体育舞蹈赛事评判体系改革的动因。认为:需加强各协会合作和规范体育舞蹈竞赛编排;提高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可操作性,细化体育舞蹈竞赛规则;借助发达的科技水平,将计算机软件应用到体育舞蹈竞赛中。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场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殊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基于城市文化生态学视角对城市广场舞流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出现问题进行深入审视与反思,研究认为广场舞运动与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它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巢现象明显是形成广场舞中老年女性人口规模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大原因,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与道德失范是导致广场舞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炜  唐一丹 《冰雪运动》2011,33(6):20-24
舞蹈的表现和表演能力日益成为限制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培养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表演能力是目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技能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舞蹈技能是花样滑冰运动员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其包括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民族舞等4种表现形式.提出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技能的培养应从音乐素质、舞蹈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等3个方面入手,为花样滑冰竞技训练水平的提高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借助体育运动训练原理和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并结合体育舞蹈特点以及训练经验,阐述了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1.基本动作,技术训练;2.身体素质训练;3.舞蹈综合素质训练:舞蹈整合能力、音乐感受及表现能力、舞蹈创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习常 《体育科技》2014,(1):145-146,162
对淮南师范学院等皖北六所高校进行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皖北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都已经开展,但由于课时少等原因,大学生只可以通过公共体育选修课学习其中的伦巴、恰恰及华尔兹等部分舞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堂、晚会等宣传表演来了解体育舞蹈,他们选修体育舞蹈课程最主要的动机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皖北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人数偏少,缺乏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体育舞蹈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阶段基本是一致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够、学校对体育舞蹈不够重视及教师水平的缺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各高校应加强与体育舞蹈课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重视教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多业务培训机会,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赵倩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54-65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舞蹈项目在广州亚运会上取得成功出发,分析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状况以及与世界强国的差距,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适应发展需要,加大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力度;加强对职业选手的引导与激励,提高训练效应;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完善的竞赛与交流体系;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19.
体育舞蹈中,舞蹈不仅仅是表现舞蹈节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体育舞蹈的内在美来,因此必须将音乐与体育舞蹈有机紧密地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积累可以使舞者准确的理解舞曲的风格及内涵,把握各种舞曲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的乐器,配器和声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和感受,进而准确的表现音乐提高音乐表现力。在进行音乐知识教育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舞蹈的实际需要挑选与舞曲紧密相关的知识进行传授。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作者结合体育专业英语的特点,提出体育专业英语整体语言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体育专业学生不仅能学到体育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法,更能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