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李存书 《科教文汇》2013,(12):202-203,208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而知识产权保护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构建中医药产业专利联盟的必要性,并从组建专利联盟的核心基础、已有领先企业的优势以及已建专利联盟的成熟经验三个方面分析其构建基础,进而提出了中医药产业专利联盟可能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国外许多行业的专利池都已经建立,国内的相关行业要实现正常发展,都必然会涉及到相关产业专利池。同时,深圳市也提出要加强推进产业联盟建设。为此,本文对深圳市企业构建、运营及管理产业专利联盟等方面做了总体分析,希望对企业融入专利联盟、组建专利池、探索相关专利池的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和普遍意义的专利联盟.本文基于 Kim的分析框架,讨论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对联盟成员企业利润、市场竞争及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能够使联盟成员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充分说明专利联盟的构建是有其内在利益驱动的;二是专利联盟的专利许可费用构成了阻止性进入壁垒,使下游专业化生产商被排除市场,这说明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具有市场垄断性;三是专利联盟降低了最终产品价格,社会福利效应显著加强.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但是对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化制造商则具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4.
拥有互补性专利的双寡头厂商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专利交易,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交叉许可授权和专利联盟授权.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不同专利交易方式的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三种专利交易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从企业层面来说,专利联盟授权是企业最优的专利交易方式,因为专利联盟授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应该认真审核积极引导专利联盟的组建,因为专利联盟授权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5.
 专利联盟正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范式,其产业影响遍及全球,并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将专利联盟纳入公共产品的范畴分析,给出了一个联盟“形成困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从本质和技术界定两个层面分析了专利联盟的公共产品属性,结论表明专利联盟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次,设计了一个G-C机制,它使专利权人如实报告联盟的影响,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并否决非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再次,向G-C机制中引入Clarke税,在联盟成立的情况下抵消政府的高额补贴支出,在联盟不成立情况下惩罚垄断专利权人。最后,指出政府在设计专利联盟时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回顾分别从积极的、消极的以及其他等3个方面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专利联盟呈现"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专利联盟是解决企业间"专利丛林"与"反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对联盟内外部成员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促进技术的扩散,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产业实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专利联盟中存在诸如技术打包、免费搭车、垄断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及市场健康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生物技术的专利数据能够直接反映生物产业的发展水平。以中国知识产权网(CNIPR)、美国(USPTO)、SOOPAT、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等专利库的专利信息为基础,将北京生物产业的专利数据与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其他省市生物产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率、专利维持年限、专利授权率、技术发明活动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最后,从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国际专利布局、构建专利联盟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北京生物产业的对策。专利分析从定量角度反应了北京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为研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专利质量概念及其评价现状,构建了石墨烯产业技术分类体系和专利检索策略,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下载并建立石墨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库;从技术质量、法律质量、经济质量3个维度以及创造、申请、审查、授权后4个阶段,构建了"三维度—全过程"为特征的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复合增长率、主体类型、技术子领域、质量分维度等方面实证测度了我国31个省区石墨烯产业专利质量,并分析了各区域专利质量的差异性特征,得出了各区域专利质量特征、基于专利质量特征的区域分类、专利质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区域分布、具有较高专利质量发展潜力的区域分布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新技术产业内,专利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范式.本文以国内外MPEG 2、 TD—SCDMA和闪联等三个专利联盟为研究对象,收集联盟成立前后专利授权数量,运用趋势分析、双重差分估计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联盟鼓励企业创新,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促进专利的研发、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视角出发,基于专利数据,从专利基本特征、技术生态位之"态""势"三方面横向剖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状况及主要技术特征,据此纵向分析代表性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专注点,并从政府、产业联盟及企业三层次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专利联盟对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现有的理论研究认为,专利联盟在联盟形成之前,的确促进了创新,而在专利联盟形成后,则并不能促进联盟成员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对DVD 6C专利联盟及其主要成员企业日立公司在DVD 6C专利联盟成立前后所获得的DVD类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DVD 6C专利联盟的确对其成员企业日立公司的该类技术专利创新产生了影响,联盟成立之前,专利数量明显高于联盟成立之后,支持了一些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处于共性技术需求强的产业内的企业,组建专利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专利池的形成使池内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共享,突破技术瓶颈,并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防止垄断现象发生。现有研究大多以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为研究导向,并未对专利池从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文章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的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池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专利联盟运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专利联盟运作机理的研究,对于正处在技术追赶阶段的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利联盟的运作机理与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密切关系。分别从专利联盟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探讨了专利联盟在各阶段的运作模式、运作目标和运作内容,以期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专利联盟或者组建自己的专利联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专利池作为一种“一站式”的专利授权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了分割的专利市场的授权问题并对产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专利池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演化现象,在此过程中专利池业务模式不断升级、应用范围显著扩大,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却缺乏深入分析。通过对光碟和MPEG两个专利池的代际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探讨了专利池代际演化的过程、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专利池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成员类型日益多元、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现代专利池正在向“池中池”和“多元专利池组合”等超级专利池模式演化。研究结论对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和我国的产业创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张利飞  王杰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700-1706
本文以美国USPTO检索的DVD产业166家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技术多元化及网络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专利池形成的影响,并将网络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企业技术多元化及专利池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多元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加入专利池。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位置、中介位置其加入专利池的概率越大。在技术多元化对专利池形成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和网络中介位置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方  张胜  黄欢 《科研管理》2019,40(5):212-221
在专利资源碎片化的背景下,专利市场治理在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航空产业专利市场治理案例为对象,通过博弈分析和案例论证,研究专利资源碎片化情境下的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资源碎片化导致专利市场交易成本负担过高,市场机制失效,出现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政府通过强制交叉许可、价格管制等手段降低谈判成本、控制许可成本,促成专利池组建,有效治理专利市场失灵,避免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18.
世界纳米专利比较分析和我国纳米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科技是一项有可能引起新技术革命的科技,纳米专利“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国外纳米技术的产业化也已初现端倪。在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分析我国纳米行业专利工作现存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建立我国宏观和微观纳米专利战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SERVQUAL的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月  罗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167-173
研究构建适用于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研究参考当前现有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专利代理服务行业的业务特点,兼顾专利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构建涵盖公司质量、员工质量、业务能力、专利质量、用户评价与业务范围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通过该指标体系评价了江苏省内的200家专利代理机构,结果表明这200家专利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整体偏低,本地代理机构服务质量大幅落后于省外机构分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纳米科技产业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翔  蒋文光 《软科学》2004,18(2):31-34
纳米科技是一项有可能引起新技术革命的科技,纳米专利“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国外纳米技术的产业化也已初现端倪。本文分析了我国宏观纳米专利工作和微观纳米专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建立我国宏观和微观纳米专利战略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