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分析地市党报特别是西部地市党报所处的竞争环境,仔细研究和制定竞争对策,使地市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但能生存,而且有发展,是地市党报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地市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原有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想,我们党报特有而别的媒体没有的地域性主流传播的权威性,实质上就是地市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地市党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地提升和发扬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开辟和拓展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占据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所说的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就是把地市党报作为产业来经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拓展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市党报发展到今天,大多已经形成了“一社两报”的新格局,即一家地市党报社有两种报纸,一种是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的日报,一种是作为地市党报子报的晚报。地市党报社“一社两报”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地市党报纷纷扩版增刊,以力求牢牢保持地市党报在本地区报业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便再一次兴起了报纸在可读性、美观可视性方面的竞争,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成为地市党报办报人面前的当务之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最便捷和多采用的办法,那么如何就目前地市党报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实施对印刷设备的更新、改造的投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亚娟 《新闻窗》2005,(2):53-54
地市党报属于机关报性质,关于地市党报的影响力有其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一般来说,地市党报的基本职能是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从舆论角度来讲,它主要开展的是舆论导向工作,因此它的影响力主要靠党委和政府这个强大的声音和威严的形象来形成。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实施,地市党报影响力形成的内容、范围和角度正在逐渐改变,从传者转向了受者,也就是说,公众对地市党报舆论的接受和影响力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沉重的话题对许多地市报人来说,如何提高地市党报的可读性一直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当年只有“晚报”一个主要对手的时候,我们一次次地放谈过提高地市党报的可读性;之后“都市报”所向披靡的时候,我们一次次地疾呼过提高地市党报的可读性;我国加入W TO后,我们更是一次次地惊叫“狼来了!”……为此,我们一次次地召开研讨会;为此,我们一篇篇地写论文;为此,我们一回回地外出考察;为此,在国企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召开过一次地市党报发展战略研讨会。有人在会上痛心疾首地呐喊:再不改革,国企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有没有效果?当然有。…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到来,给地市党报带来诸多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地市党报除了主要搞好地方新闻报道、增强地方特色外,还必须搞好异地新闻报道,以增强报纸的辐射力。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辐射面的地市党报,才有一定的竞争力。 一、增强辐射力是报业竞争的需要,也是地市党报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 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地市党报不仅面临本地晨报、日报、晚报的冲击,也面临周边城市报刊的冲击,还将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地市党报再也不能“坐井观天”,只有认真应对这些挑战和考验,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8.
杨洪连 《传媒观察》2004,(11):58-59
《宿迁日报》于2003年12月,在全国地市党报中率先推出时评专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切合地市党报的办好时评版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报业是以党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我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60多家,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媒体群。这些报纸背景深厚,历史悠久,是我国传媒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地市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辐射功能的增强,地市级党报在近十年内得以迅猛发展,并相继有30多家成立了报业集团,经济实力超过省级党报的也不止一二。但地市党报也有其先天性缺陷,在新时期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劣势也明显暴露,尤其是在新媒体的挤压和挑战面前,地市党报如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苏州日报社社长刘文洪撰写的《地市党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二文,读后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党报要强调指导性、首先要重视言论的写作。但是,目前整个报纸系统从总体上说,言论是弱项,地市党报与省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就更显薄弱,这个严峻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大多数地市党报的高度警觉和深刻思考。那么,如何提高党报言论的写作水平,使言论成为地市党报的一面旗帜呢?  相似文献   

11.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12.
在都市化报纸快速发展,普遍受到读青睐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能否赢得市场?笔认为,只要把地市党报办出特色,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地市党报一定会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3.
纸质媒体中,地市党报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常处不利地位.地市党报应对网络媒体冲击,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地市党报与网络媒体的差异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发挥独特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地市党报的独特优势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与网络媒体相比,地方党报有劣势,同时也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地市党报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然而,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由于仍在走“照搬照套”的老路、版面不能保证等多种因素,其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读者直接问我们:中央、省级党报时事版面多,信息全、办的又好,可就是要好几天才能看到。而你们地市级党报离我们最近、当天就能看到报纸,可时事报道为什么缺乏影响力?这也是我们地市级党报时事编辑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16.
地市党报是我国报业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宣传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地方党委、政府引导和调控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凝聚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主流媒体。因此,如何提升地市党报新闻宣传质量,更好地发挥耳目喉舌作用,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提升新闻宣传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地市党报的言论宣传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党报言论因之而获得新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地市党报的言论宣传存在以下一些带共性的问题:有的报纸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了党报言论的灵魂和旗帜地位,把言论作为通讯、消息的陪衬或补充,即使是有思想性、  相似文献   

18.
宣传党的理论和党的主张是党报的首要任务。党报的理论专刊是宣传党的理论、党的主张的最直接方式。地市党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大多数的地市党报都开辟有理论专刊(专版),办好理论专刊对于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地方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办好理论专刊中积极探索,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力图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理论文章的选题、策划、宣传方式、版式设计等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市委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报业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百花争艳。各地晚报热潮未减,又见都市报、晨报异军突起,更有多种特色专业报刊也来抢占市场。而作为各地主流媒体的党报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土地上,竞有日渐萎缩的态势。再加上不断叫响的“断奶”之说,更让地市党报人有雪上加霜之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地市党报如何走向市场,赢得读者,收复失地,无疑是摆在地市党报管理者们面前的重大而首要的课题。向经营要效益,向市场争读者,开创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赢局面,才是地市党报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0.
范春黎 《新闻窗》2006,(1):52-5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媒体的发展,地市党报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办好时事新闻版面,不但可以增强党报的权威性,还可以增强党报的可读性、群众性,提高竞争力。笔者认为,要办好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