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军 《大观周刊》2012,(37):14-14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随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01年,南方周末发表了文章《苏共亡党十年祭》,“苏共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说,民主缺失、权力过分集中,是苏共垮台的总根源。唯有吸取教训,科学、深刻地反思,历史悲剧才能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李慎明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79元20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本书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月二十三日至三月二日,苏共召开了二十六大。勃列日涅夫在会上作了《苏共中央委员会向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和当前党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的任务》报告,吉洪诺夫作《苏联1981至1 985年和1990年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报告。苏共二十六大以后,苏联报刊对外宣传的重点是用和平建议掩盖全球扩张政策,对内宣传的重点是加强经济建设,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本文准备就《真理报》贯彻苏共二十六大经济建设决  相似文献   

4.
徐媛 《新闻前哨》2012,(3):71-72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1888—1938),是苏共著名的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也是苏共党报的主要领导人。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F·科恩在《布哈林和布尔什维克革命》一书中说:不全面研究布哈林,就无法了解苏联头二十年的历史;他担任苏共中央党报《真理报》的主编11年,  相似文献   

5.
1985年<真理报>头版分析 <真理报>作为苏共中央的机关报,与苏共的关系密不可分.<真理报>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苏共的方针、政策和新闻思想,在苏联报业中享有无上的地位.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唯一机关报,<真理报>的社论和其他重要文章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常被许多国家重要报纸转载,因而有"报纸的报纸"之称.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四月,是列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将出版一些书籍,其中有: 《弗·伊·列宁论国际共产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文集。《弗·伊·列宁论苏维埃国家的对外政策》文集。《弗·伊·列宁、苏共论党内生活准则和党的领导原则》文集。《弗·伊·列宁、苏共论干部工作》文集。  相似文献   

7.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说,“它们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合乎于时代。”苏联现有中央、地方和事业性报纸8000多种,杂志5000多种,用55种民族语言出版,平均每个家庭有6种定期报刊。因此,苏联报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前途。苏联领导人看清了这一点,苏共二十七大一结束,戈尔巴乔夫就接见新闻界领导人,提出报刊改革、扩大公开性的问题,他指出:“公开性是社会的正常现象。要是没有它,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扩大报道面,是苏联报刊贯彻公开性原则的前提。过去,苏联报刊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许多禁区。如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说,今天不存在原先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或“不容许”批评的“被禁的”题目、领域和现象了。  相似文献   

9.
这里推荐的两篇报道《太原西山矿务局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大量占用晋级指标》《苏联公布苏共党纲新修订本草案》,都获得了一九八五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另一篇获一等奖的报道《中外合拍古典名著片未必明智》,本刊在第五期已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十月二十五日播发的电讯稿《苏联公布苏共党纲新修订本草案》,是一则难度较大的出色的国际消息。这则消息的突出优点,首先是重点抓得准。苏共党纲新修订本草案长达五万多字,涉及范围很广,既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际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很复杂、敏感。记者从这些重大、众多的问题中,抓住关于“共产主义”提法的修改这个问题加以突出报道,并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旧党纲相对比提出这是“重大的修正”,一语道破了苏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说,“它们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合乎于时代。”苏联现有中央,地方和事业性报纸8000多种,杂志5000多种,用55种民族语言出版,平均每个家庭有6种定期报刊。因此,苏联报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前途.苏联领导人看清了这一点,苏共二十七大一结束,戈尔巴乔夫就接见新闻界领导人,提  相似文献   

12.
波士顿交响乐团与美苏关系 1956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率先成功赴苏联演出。第一场音乐会被安排在列宁格勒,乐团特意演奏了苏联国歌,在演奏美国国歌时,苏联观众纷纷起立鼓掌。就在这一年,美苏关系开始出现解冻迹象,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在现代国际条件下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苏共中央最近通过决议,就《劳动报》的工作提出了审查意见。《劳动报》是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的机关报,发行量1350万份,居苏联日报销数首先。据报道,《劳动报》受咎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该报宣传、指导经济工作不力,没有积极指导工会工作,对人民来信采取形式主义态度等。上述审查意见指出:报纸的使命是集中全力,宣传苏共国内外政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揭露帝国主义、阶级敌人的谎言。它要求该报多介绍工会工作的经  相似文献   

14.
从1912年正式创刊至1991年停刊, <真理报>的命运与苏联共产党紧密相连.作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共全面执政的条件下,是苏联最权威的报纸.作为苏共喉舌, <真理报>直接反映不同时期苏共的方针、政策和新闻思想,是苏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写照.因此<真理报>的涉华报道始终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南关系的建立与伍修权出使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949年10月5日,即新中国成立的头几天,他们就致电我国政府,表示愿意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由于1948年6月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南共已被苏共及欧洲9党开除出兄弟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它与苏联及东欧几...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是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会主席,文章原题是“根据苏共二十五大决议谈谈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和苏联新闻工作的任务”。这篇报告是苏联新闻工作的总结。它大肆宣扬所谓工作成就,也讲了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报告还较概括地介绍了苏联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的情况。这篇报告是打着马列主义旗帜、贩卖修正主义货色的典型。我们摘译出来以供分析批判苏联修正主义新闻观点,和了解苏联新闻事业概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钟贺 《新闻世界》2007,(9):38-38
日本《产经新闻》曾刊登报道称:"张作霖被炸死,与日本人无关,而是苏联情报机构所为。"这是该报驻莫斯科记者采访俄罗斯历史小说作者普罗霍洛夫的一篇报道。然而,史实证明,日本关东军炸死了张作霖,这是一桩证据确凿的铁案。  相似文献   

18.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有着共同的"红色血缘",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苏共在两党关系中成了"老大哥".  相似文献   

19.
报刊失控是苏联公开性改革失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刊在改革初期发生了积极变化,后期则走向了失控。报刊失控主要表现在:苏共报刊管理权的丧失,新闻自由发展过度,反对党派成为办报的主导;这对苏共政权造成了重大影响:苏共深陷舆论危机,继而引发政权危机。苏共报刊失控及其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第一,新闻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第二,新闻自由要兼顾社会责任;第三,改革离不开报刊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立芳 《今传媒》2014,(1):13-14
报刊失控是苏联公开性改革失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刊在改革初期发生了积极变化,后期则走向了失控。报刊失控主要表现在:苏共报刊管理权的丧失,新闻自由发展过度,反对党派成为办报的主导;这对苏共政权造成了重大影响:苏共深陷舆论危机,继而引发政权危机。苏共报刊失控及其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第一,新闻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第二,新闻自由要兼顾社会责任;第三,改革离不开报刊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