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端正的历史素养,很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进程中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需了解其基本定义与重要作用,从史料挖掘、情境创设、史料辨别三个层面展开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稳步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历史学习环境。笔者试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就“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邱阳 《知识文库》2023,(3):145-147
<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资源,史料实证素养是中职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职历史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中职学生对历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均影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工作的成效。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历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并将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进行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总结。史料是研究历史和撰写历史所使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蒋文华 《家长》2023,(32):85-87
<正>新课程改革明确了下一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史料实证能力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史料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总结能力和历史评判能力,帮助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丰富史料实证手段,增加史料实证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史料实证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多样化的史料实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史料实证素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史料实证素养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史料实证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教学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一种理念和实践”[1]。只有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经历史料考证、探寻历史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实证精神,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科书中的历史结论与观点,很难有机会通过实证作出自己的解释,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基于历史场馆的史料实证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接替三维目标成为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作为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其内涵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可见,史料实证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别和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实证意识,最终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本文以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为例,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1],即为“史料实证”素养,这是学史、治史的态度根基与依据,是培养高中生搜集、辨析、论证史料并运用真实的史料重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在保留史料教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求证”“求真”的过程。在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构成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是通往历史的桥梁,如图1、图2。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搜集、辨析,依据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探析,寻求更合理的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8.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教师应基于“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渠道多样,来源多种”“组合教学,手段灵活”这三种教学思路,运用“辩证思维,矛盾统一”“对比思维,纵横构建”“以史读史,借力发力”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新课标和统编高中新教材的“双新”背景以及基础教育“双减”大趋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亟须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当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存在程式化、表象化、结论化等问题,“只见史料,不见证据”,教师强行向学生灌输结论,忽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真正理解和逆向推断的能力。为有效落实学科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UbD (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理论来探索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路径,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郭建 《教育》2024,(7):21-23
<正>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很多,历史核心素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因此,本文以“图说历史”为教学手段,通过对核心素养的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属于基本素养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现象、评判历史事物的必备能力。文章结合2017、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提出了优化史料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巧用数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开展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引发学生的同情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史料实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生命线”.课标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中,就“史料实证”而言,其水平3的要求为:“能够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自主地搜集有关史料;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并判断其价值;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方面的内容。其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辨析三方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服务于生活与认识的教育,以史明鉴、在真实的历史中渗透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历史研究若是离开了史料,就会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史料实证素养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不断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统编教科书设有“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等栏目引导学生重视史料阅读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几乎是评价一堂历史课的必备维度;学业测评里“史料实证”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历史问题论述的考评特别强调证据链意识、论从史出;教师教研培训也对“史料实证”教学要素给予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高考广东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是第17题,笔者认为该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本题是新旧高考过渡的新题型,对广东省考生来说该题型比较新颖,史料多样,突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基础上展开的,体现的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三个素养的内在意识与外显行为[1]。历史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有效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对零碎复杂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有较系统和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能对他人的历史解释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和论证或提出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在此,笔者尝试以“抗日战争”为例,探讨在对比中培养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