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雨露 《教师》2023,(15):6-8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发展。高校要想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要使高校思政课朝着更有底蕴、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新期待、新要求。由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课堂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做到守正创新”“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推动形成“大思政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进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能力上存在政治素养不高、教学技能不强、协同能力偏弱等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夯实教学本领、完善师资机制保障等优化提升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打造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从教学素材选择、课堂结构建构、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和课堂小结五个维度打造“五味俱全”的生命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清晰认识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正确把握数字化技术、思政“金课”等范畴的科学内涵,讲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富有含金量的课;深刻理解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主体性和高阶性;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课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有趣。课程内容上要进行系统优化,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生长性课程有机整合。思政课呼唤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更有情感的教学形式。办好思政课的关鍵在教师。打造思政课“三支队伍”,才能确保思政课高质量开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现象,教学时间效益不明显。融合时间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构建“十时五度五点”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树立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观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运用“十时五度五点”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益,要精准把握“十时”、努力提高“五度”、有效运用“五点”,实现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最大化,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以育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着眼提质增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强化价值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质量评价,善于“大思政课”,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对于建设“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能力,需要在知识素养、教学技巧及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实现“有话讲”“会讲课”“能讲课”,以持续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水平,有效推进“大思政课”构建。  相似文献   

10.
全面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新目标,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最关键的是思政课教师队伍、认知状况、沟通合作、研修培训等维度的一体化。当下只有从教师的主体性出发,通过多元化路径策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健全教师组织管理制度机制,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配置不平衡不充分、教学规划胜任力不足、纵向跨学段衔接能力不足、一体化制度支撑不力等现实问题,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才能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面推动新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广大思政课教师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1.
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赋予思政课建设新任务,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枢纽课程,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高精尖思政课的全力打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程培养,不能离开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抓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扮演好“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育人大先生角色,需要持续提升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知识视野有宽度”、“理论阐释有深度”、“课堂讲授有温度”、“科学研究有精度”。  相似文献   

12.
善用“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对于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有效推进“大容量”“大融合”“大资源”教学内容建构中丰富思政课知识体系;在增强教师讲道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中,实现思政课师资能力升级;在全面构建互动生态课堂、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中,完成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方略,达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3.
徐星 《上海教育》2024,(10):12-15
<正>持续打造100门中小学“中国系列”课程,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显著增长,建设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区……“3·18”座谈会召开以来,上海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深化思政课一体化与“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与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4.
建设“大思政课”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最新要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从总体上系统把握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并对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习近平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推进,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任务,教育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旨在破解教学中的三重困境: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不高的主体困境、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数字平台建设缺乏的载体困境。通过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教学资源供给、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改进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让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以数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带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体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反映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政课建设同步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且对思政课教师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教育智慧,争当思政课“大先生”,以自身的专业发展撬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支点,弘扬中国独有的教育家精神,以“首要政治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为统领,聚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核心课题;以“七个着力”为切入点,明确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这一战略谋划在宏观上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部需求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形势,而其微观要义则是要求社会各个领域都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之变,从增量向提质转型。“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提出则直接为深入推进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任务和方向。为此,应敏锐把握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守正创新、教学方法的精准有效,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等方面全方位探索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学生高质量成才的内在诉求.探赜思政课教师做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内涵意蕴及其逻辑机制,促使思政课教师以“敢为”的工作主动做学生的知心人,以“乐为”的职业忠诚做学生的热心人,以“有为”的本领提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塑造和完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角色形象和根本要求,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在现实维度上体现为明确大使命,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呈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之利;在理论维度上表现为讲述大道理,从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把握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方位;在实践维度上要求为构建大格局,从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大思政课专兼队伍建设、探索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汇聚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