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关东军的由来闫庆生在中学历史教课书中,当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向中国东北三省进攻时,就提到了日本关东军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侵略主力。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5年的占领中,关东军实际上操纵着伪满帝国,对东北人民实行...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一方面为谋求“英日同盟”的恢复,百般偏袒、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为使国联从事变中脱身,千方百计地拉美国“合作”。而美国则遵循事变前与日方达成的秘密谅解,并力图使事变主导权掌控于币原外相之手。对事变处理的不同对策使英美两国在“九一八”事变时期始终处于一种“不合作”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英美两国以后处理远东问题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重要起点,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关键性一步.正如毛泽东所说:“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矛盾已经开始超过阶级矛盾”.“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在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国内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分歧。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美、苏等世界强国都对日本侵略行为妥协姑息。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步控制了政权,进而确立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国策。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天皇同军部站在同一立场上,默许、鼓舞了军部的这一军事冒险;“七七”事变后,天皇作为主战派,督促向中国战场增兵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到武汉陷落期间 ,中国军队在各抗日战场进行了英勇抵抗。和“七七”事变前及武汉陷落后相比 ,国民政府的表现令人满意。究其原因 ,“七七”事变爆发后 ,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和国内的抗日浪潮 ,国民政府及民族主义情结浓厚的蒋介石不得不改变其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抗日。而武汉陷落后 ,日本消灭中国的危险暂时消除 ,国内的抗日反蒋运动也因战争而平静下来。但共产党军队的壮大重新给国民政府造成威胁 ,其行为走向反动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扩张分子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以压迫中国的抗日运动。虽然上海事变看似偶然,其实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表现。中国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方性割据势力,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难以全力抵抗日本对上海的侵略。但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英勇战斗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捍卫独立的决心。美英等西方大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而积极斡旋中日停战。上海事变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日本的威胁,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琼 《历史学习》2004,(3):10-11
所谓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日本灭亡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不仅使华北的局势,而且使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危急关头,它决定着30年代中国政局的走向,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牵一发…  相似文献   

11.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北进”苏联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敌视和进攻苏联是日本侵略远东计划之一。为建立北进的军事基地,日本迫切希望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抵抗和苏联军队的强烈反击,日本“北进”战略计划破产。  相似文献   

13.
何谓“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灾难.九一八事变、热河事变、华北事变的接踵而至,表明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而此时的中国,却处在政治对立、民族分裂的历史前提下.在民族生死关头,结束分裂和对立,实现民族团结和政治和解,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灭亡,阶级何在,集团何在?时局逼迫着严重对峙中的两大政治势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煎熬着介于二者之间的民主力量;也威胁着与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地方实力派,驱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利益趋向和政策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农红军以万里长征的战略转移,从祖国的江南腹地来到西北.历史正是这样巧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来到陕北,两个月后即发生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两个月后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举国一致的团结.本文仅就红军长征与中国时局变化的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对日本逐步侵华、中国东北和关内的关系、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193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转变的具体分析,批驳了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华北事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众无不激愤,纷纷要求政府抵抗日本的侵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抗战主张,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胡适也不例外,他时刻思虑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提出了“苦撑待变”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虽然是在他后来出使美国时才明确提出的,但早在抗战开始以前,针对日本的侵略,胡适在公开讨论和给政府当局提议中国的对日对策时,已充分体现了其“苦撑待变”的思想。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思想内涵也随之逐步丰富和深化。一、外交交涉,等待日本“醒悟”“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极力主张同日本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课《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0074]他的战鼓振奋起消沉的民气1932年1月28日深夜 ,日军突然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 ,不顾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 ,奋起还击 ,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精神。注意士兵鼓手身后的旗帜 ,上面写着“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0075]一座纪念碑●历史图片 《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课《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0074]他的战鼓振奋起消沉的民气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是以保护上…  相似文献   

19.
“一二·九”运动,是我国学生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和里程碑,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在“一二·九”运动中是重要支柱之一。它和当时的其他学校一道,在这个推进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运动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 45年前,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1931年的沈阳事变,开始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变中国为共独占的殖民地的阶段。在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不抵抗主义的政策下,1933年起,日本又大举向关内进攻。3月,热河事变,国民党将领不战而弃承德,热河沦陷,日军逼近长城。5月,塘沽协定签订,造成日本吞噬华北的局面。 1935年的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中国的重大步骤。“何梅协定”、“香河事变”、“冀东自治”、“华北五省自治”……日蒋狼狈为奸,大小汉奸粉墨登台,一幕幕侵略与卖国的丑剧在紧锣密  相似文献   

20.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