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个案情况 小倩,女,11岁,五年级学生,转到我班不足半年。  相似文献   

2.
家长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孩子的行为,不然他们的天性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应该会,总不自觉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成人的高度来衡量学生,因此学生常常陷入达不到教师要求的苦恼中,而教师也会陷入对自身教育能力怀疑的深渊。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有其自然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卢梭的这句警世名言常常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规则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4.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5.
曾有人说,只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存在,那么,即使是其他所有的教育文献都消失了,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也不会受到影响。这话有些夸张,但无庸置疑的是,200多年来,卢梭关于教育的言论始终回响在世界现代教育讲台上。2012年6月28日是卢梭诞辰300周年纪念日。说起他,大家仍然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6.
朱继春 《中国德育》2007,2(8):51-52
2007年4月,一场感动教育的实践正在悄然进行。淮安市开明中学团委精心策划的“校园文明好风尚”“校园文明好少年”颁奖典礼上,一千多人的会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一双双少年的眼睛,随着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而不断溢满感动的泪花——  相似文献   

7.
张林 《文教资料》2005,(31):38-39
初中阶段的男孩或女孩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即所谓的早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许许多多的家长为此烦恼.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现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和孩子在一起,免不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告状”。其内容绝大多数是“××打××”,“××说脏话了”,“××抢××的玩具”……这样的告状,一天总少不了几次。如果老师一一加以劝导,实在是力不  相似文献   

9.
耐心地正确地处理孩子们生活中的小事情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不仅仔细地研究原因,同时还注意选择最适当的机会和方法进行教育。例如:明明在班上是一个年纪较大(5岁)、不大做声、而且很听话的孩子,有一次她尿在地上了,许多孩子都来告许我,我很自然地走过去,只见她连耳根都涨红了。当时我又走回原来的地方,一面照常工作,一面对大家说:“大家玩游戏吧,阿姨知道了。”隔了很久,当我看到她已经在玩游戏了,我便轻轻地走  相似文献   

10.
刘玲弟 《山东教育》2005,(3):115-115
小侄乐乐今年九岁,上三年级。在外求学时,经常听到母亲数落乐乐的“英雄事迹”。昨天把鱼缸里的鱼放跑了,今天又把窗上的玻璃打碎,让风儿进来,仅仅四五岁就在村里因为调皮而大名鼎鼎。堂哥曾打趣我,只要我能摆平小侄.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为在外求学,一直没有时间和乐乐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11.
欢欢5岁,骑那种后轮带两个小轮子的自行车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了,且上车、下车、拐弯都熟练自如。一天,我给她拆去了那两个小后轮,让她练习骑真正的自行车。我扶她上了车,推着她往前骑。她走得很平稳,也挺像那么回事儿。可我一撒手,她立刻就倒下,再来,再倒,一连...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15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警察局接到市民报案,说他家附近有一群孩子,经常在凌晨发出巨大噪音,影响了他的睡眠。一名叫怀特的警官到现场查看后哭笑不得。原来。"凌晨巨大的噪音"只是一群孩子在清晨5点聚在一起打篮球。怀特找到了报警的市民,"为了一群热爱运动的孩子牺牲一点你的个人时间,其  相似文献   

1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要践行好这句话的内容,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需要付出自己的满腔热情,需要付出自己的无私爱心,甚至需要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呐喊。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侄乐乐今年九岁,上三年级。在外求学时,经常听到母亲数落乐乐的“英雄事迹”。昨天把鱼缸里的鱼放跑了,今天又把窗上的玻璃打碎,让风儿进来,仅仅四五岁就在村里因为调皮而大名鼎鼎。堂哥曾打趣我,只要我能摆平小侄,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为在外求学,一直没有时间和乐乐正面交锋。现在回乡教学,我和乐乐见面的机会倒是多了。只是接触越多越觉得乐乐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连母亲也说,上学就是好,刚上两年学,乐乐就变得又听话又懂事,回家就做作业,再也不见乐乐出来疯玩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每天上班时,经常碰到乐乐背着书包上学。大大…  相似文献   

16.
毕研成 《教育文汇》2013,(10):23-23
去年秋季开学,我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我有些忧虑,能带好这帮小孩子吗?我的40分钟课堂教学能顺利完成吗?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伴随孩子翻身、坐、爬、走路、跑步、摔跤……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积累、缺一不可、十分自然和不可逾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调适过程。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周国平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孩子而言,“同伴”是什么?是—我关注的—“平平的苹果比我的大”;“毛毛的爸爸用汽车送他上学”;“甜甜有五角星,为什么我没有?”“小小吃饭最慢”;“我比嘉嘉跑得快”;“淘淘最喜欢玩跷跷板”;……我讨厌的—“妈妈,淘淘又抢我的玩具了”;“老师,嘉嘉推我了”;“果果拉我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成为孩子”已几经呼吁,然而,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似乎还未被所有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不讳重复之嫌,也来谈谈这个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贪玩”感到很“头痛”,有的甚至不能容忍。一些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往往把孩子正常玩乐的时间用来学外语、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