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藏族传统体育和藏传佛教的互性发展、藏传佛教对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体育的差异性入手,探讨二者的交融点,分析它们发展兴盛的共时性、追求美的共通性、情感需求的一致性、节庆中的统一表现性;阐述了藏传佛教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创新、规范和对藏密气功的贡献;通过实证分析了藏传佛教对藏族传统体育的消极影响以及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利用。研究表明藏族传统体育与藏传佛教既有关联也有区别,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继承、发扬藏族传统体育,最终使其朝着民族化、社会化、规范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金申 《收藏》2010,(1):95-104
藏传佛教是指公元7世纪起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以藏语为载体的佛教,有显密二宗。其教派众多,教理繁奥,神祗更是庞杂。藏传佛教极重视以美术弘扬教法(即所谓“五明”之一的“工巧明”),遗留的数量庞大的壁画、唐卡、雕塑等美术品是世界各国学者热心研究的对象,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何翔 《收藏》2010,(1):105-107
藏传佛教是在减族地区形成并经藏文、藏语传播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如今的蒙古、尼泊尔、不丹和我国云南的纳西族、甘肃的裕固族、云贵川的土族都流行藏传佛教。其造像也遍及这些地区,以至于流传中原。  相似文献   

4.
马云华 《收藏》2009,(9):88-94
藏传佛教密宗对女性神十分推崇,故女性形象成为藏传佛教雕塑和绘画作品中最为常见和最具特色的题材。清代宫廷中藏传佛教占据主导地位,以格鲁派密宗众神为主题的唐卡数量极为庞大。从资料及现存清官原状佛堂内供奉情况来看,女尊神灵在宫廷佛教诸神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她们以不同的法性和智慧,满足着皇室成员的信仰需求。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10)
正为了巩固统治,元朝统治者接受了以"汉法"治文理化天下的政治理念,重视汉文化,给商人,尤其阿拉伯人提供了良好的经商环境,同时又优容各种宗教。例如,当成吉思汗意识到佛教对于统治西夏的重要性之后,便免除了僧人差税、兵役,礼遇佛教僧人。从忽必烈开始,在经济文化中心——元大都开始则大规模修建寺院,举办各种佛事活动。蒙古族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与外表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苯教"风格的藏传佛教相近,并因藏传佛教深厚的思想哲学与汉传佛教有许多互通之处,便于蒙古人统治汉地,因此,忽必烈对藏传佛教青睐有加。随着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国,藏传佛教盛行于天下。当然,这一过程,还得益于许多精通"工巧明"绘塑雕刻艺术的高僧("工巧明"是指工艺、技术、历算之学)。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收藏》2010,(1):154-158
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是佛教中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艺术品较之汉传佛教艺术品产生的时代晚、存世量大,艺术特色也更加鲜明,加之拥有国际化的收藏背景和市场背景,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大量竞买资金涌入佛门。  相似文献   

7.
岳岩 《收藏》2010,(1):21-23
故宫是国内收藏藏传佛教艺术品最丰富的博物馆。2009年11月,记者在刚成立不久的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采访到研究员罗文华之后得知,与当前火热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藏传佛教学术理论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而藏家也并不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了解这此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裴晓军 《收藏》2010,(1):108-112
唐卡的产生 藏传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门类的宗教艺术,而“唐卡”是其中最具藏民族特点的绘画艺术。“唐卡”是藏语,没有准确的语源,目前流行的解释是绘在棉布上的宗教绘画,通俗的解释是以藏传佛教人物造像和佛典故事为题材的卷轴画。  相似文献   

9.
付春洋 《收藏》2010,(1):113-115
金刚杵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法器,梵语称“伐折罗”(Vajra)。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藏传佛教引入以后,成为表示坚利之智、割断烦恼、降伏恶魔的法器。  相似文献   

10.
正藏传佛教,13世纪中期于蒙古高原开始传播,时至今日,蒙古族、裕固族等仍然信奉的是藏传佛教。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阿拉坦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在藏  相似文献   

11.
袁博昊 《收藏》2020,(5):54-69
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词语与形象,在艺术中表现为一只驮花瓶的白象,体现着皇室成员的统治理想,也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大象的吉祥寓意来自西汉,"太平有象"一词则源于南宋,其形象又脱胎于藏传佛教七政宝中的白象宝,于明代产生、清代流行。清朝皇帝崇信藏传佛教,加之造办处的成立发展,使得宫廷艺术中的太平有象形象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12.
西藏的藏密气功与健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的藏密气功与健身丁玲辉西藏流传的气功,主要以藏传佛教藏密气功为主。在西藏,气功作为健身强体的保健体育主要反映在寺院僧人修炼的教义中。藏传佛教在重视显宗的同时尤为重密宗,并以瑜珈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同时作修炼必须遵循的宗教礼仪在长期的实践过...  相似文献   

13.
沈云伟 《收藏》2008,(9):100-102
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清一代,始终奉行“兴黄安蒙”的民族宗教政策。所谓“兴黄安蒙”,即发展和扶植以黄教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安抚蒙古各部,使之成为清王朝可靠的同盟军。清早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生我国蒙藏地区势力逐渐强大,教徒信仰虔诚,黄教教义成为许多蒙藏人民信仰的精神支柱。清王朝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团结笃信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确立减传佛教为国教,并尊内蒙古的章嘉活佛为国师,同时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方针.使民族关系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彤 《收藏》2008,(5):213-213
中国藏传佛教艺术丛书(共五卷) 该丛书的石雕卷收录了包括寺院、佛塔、石窟造像、摩崖龛像、玛尼石刻等各类佛造像226件,涉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流派,该卷290余页。木雕卷收集249幅图版,突出体现藏传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15.
恒凯  胡玉华  张冬青 《收藏》2007,(4):126-126
藏传佛教供奉之唐卡样式,种类繁多,有手绘唐卡和织绣唐卡等。织绣唐卡又有平绣唐卡、堆绣唐卡、打籽绣唐卡、发绣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等,其中发绣唐卡较炒见。胡玉华收藏传佛教唐卡多年,所藏唐卡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古代寺庙中都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旅游圣地,同时又是文物保管场所。本刊一直想提醒读者关注我们身边或旅行路上那些珍藏在寺庙、道观中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文物,机缘巧遇,我们有幸结识了西安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李惠文居士,并辗转联系到西藏博物馆的藏传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吉如·巴桑罗布,并由此对广仁寺内所藏文物及藏传佛教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广仁寺又名喇嘛寺,位于古都西安明代城墙内西北角,是陕西省内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也称黄教)寺院。广仁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1703年巡视西陲时,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统一而御批兴建的。其后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西藏、  相似文献   

17.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七千多米高的山峦,保护和隔离着这个小国。公元7世纪,佛教从西藏传入这里。现在藏传佛教(噶举派)是不丹的国教。  相似文献   

18.
岳岩 《收藏》2010,(1):14-17
藏族人喜欢喝奶茶,奶茶里除了茶叶以外,还有两种液体,就是水和牛奶。奶茶一旦煮成,牛奶和水就分不开了,藏族的本教和佛教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所谓的藏传佛教就是以佛教内容为主,所谓的雍仲本教,就是以本教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一对老唐卡     
胡玉华 《收藏》2007,(6):135-136
这对唐卡是在一个藏家朋友手中购得的。其中一幅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赏赐给千里迢迢前来为其祝寿的西藏六世班禅的,以表彰其在藏传佛教和汉藏友好交往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图1)。另一幅是西藏政府为答谢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的盛情接待和表彰,而特制噶玛·钦巴像唐卡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图2)。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9)
正本文作者系著名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其在工作中偶然遇到一件清乾隆宫廷御制擦擦模具。这件擦模集艺术性、历史性、稀缺性等于一身,曾有电视媒体为其拍摄了专题节目。本文就为读者介绍这一神秘的藏品。"擦攘"与"擦模"在藏传佛教造像系列中,擦擦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作为藏传佛教的圣物,它虽然显得朴实、通俗,但仍不失为极具审美价值与宗教价值的艺术品。"擦擦"一词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