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代及北宋时期的洛阳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名盛一时,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美誉。唐代洛阳私家园林"宏大壮丽",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精致写意",普遍规模小。唐宋时期洛阳私家园林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江南园林,而且影响了邻国的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洛阳园林之胜天下闻名。《洛阳名园记》记录了北宋时期李格非所亲历的十九处名园,这些园林不仅繁盛,而且各有特色,足以代表北宋一代洛阳园林的风貌。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湖园"进行考证,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湖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课程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以课程规定的学科课文为学习研究对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 实 例:拓展式阅读课 指导教师: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一班周菊妹 中心内容:走进名园、走进洛阳 目的要求: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阅读资料,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学会学习,培养语文学力,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学习流程:分六个环节,即温故——复习课文《洛阳名园记》;导入——按“故都洛阳”、“名胜古迹”、“艺术瑰宝”、“园林文化”、“典故诗文”和“洛阳名人”等六个专题,师生一起在网上查阅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的历史,在整个园林美术的设计中,各种文化名园不乏其中.本文选取了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作为代表,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通过调查的一系列的数据采集成果,实现对可园形成一个虚拟现实的映射,为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的普及和发展做前期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5.
苏州古地,青山秀水,物产丰美,风情典雅,勤劳的人民建造了一处处充分体现民族建筑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园林。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四年),占地51950平方米。园中建筑错落有致,以水池为中心,布局独特,格调古朴,厅堂流水相映成趣,处处尽显林野风光,这在城市中是不可多得的园林建筑,是来苏州的人必游之地。拙政园以它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洛阳水文化高地建设要生态先行,以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等项目工程,实现"一河清水入洛城"的目标。打造洛阳水文化高地,要彰显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河流水系景观讲述洛阳故事,建构心灵栖居的诗意场所。对洛阳河流景观进行大力度的建设、改造、提升,以丰富城市景观肌理,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展示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魅力,有力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期待在中原大地、在"一带一路"的起点,把洛阳建设成为一座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东方文明都市。  相似文献   

7.
包容的洛阳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洛阳这个城市抱有特殊的好感.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过"东方红拖拉机"这样代表了中国的产品,也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龙门石窟这样的古迹风光,而是因为它拥有一种令人敬仰的文化品格.在我的心目中,洛阳的文化品格就是包容. ……  相似文献   

8.
一、东京是一座园林发达的城市北宋时代的东京(开封),不仅在我国古代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园林建筑及城市绿化方面也有许多突出的成就,对元明清各代的园林建筑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北宋东京的园林,据宋人袁絅记载:  相似文献   

9.
我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古典园林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艺术瑰宝之一。我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性认识和独特的美学观念,表现之一是园林与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亭廊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讲述了亭廊的发展史,介绍了亭廊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形态分类,结合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等名园,分析亭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所起到的引导、点景、观景和丰富空间层次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创作风格,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应重新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追求人类生活与自然和谐,营造诗意的生活居住空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营造的精髓,构造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形态和意象,规划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提升现代城市的生活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云红 《天中学刊》2012,27(4):124-127
1932年国民政府曾短暂迁都洛阳,定洛阳为行都。洛阳的衰败和落后令许多国民党大员感到不满和失望,但洛阳悠久历史所遗留的名胜古迹却让他们印象深刻。各大员在居洛期间,一面寻幽问古,一面治力于残破古迹的保护和修复,一定程度了促进了部分名胜古迹的重建和修复。只是他们寻察名胜古迹、发愿捐资修复,多出于个人的旨趣和目的,而少有统筹的布局和安排,因此,这一时期洛阳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思想对山水园林以及文人写意园林的诞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一步向各种园林渗透,最终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探寻岷江上游的圣都雒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和统治中心称雒都、雒城、洛阳、广都等。夏王朝、周王朝的都城均名“雒”。三星堆故城也名“雒城”。由此肯定古蜀文明来自中原文明的直接传播。四川地区古代有系列雒城、广都,表现了古蜀不同时期的统治中心。今又在松潘地区发现“雒城,”由此找到了古蜀丢失的一段最重要而神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着重考察在旅游活动中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背后包含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质。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建设喜忧参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思路,有助于洛阳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水为主,其他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并融入中国传统博大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使之犹如水墨画一般情景交融。中国园林中水体给人一种美的意境,这正好符合文人的审美观念。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为“天人合一”,这和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有着密切关系。他启示人们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思想也融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之中。  相似文献   

18.
洛阳在中国古都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时期的成周城,即西周成周城和东周成周城。营建西周成周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迁居"殷顽民",镇戍东土。然而由于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在晋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建新都,即东周成周城。其地望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  相似文献   

19.
试论节庆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洛阳牡丹花会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各地成功地举办了许多节庆活动,节庆活动在城市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洛阳牡丹花会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来洛阳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调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洛阳牡丹花会由创办之初的赏花娱乐节会逐渐演变为活力四射的节会经济:由一个地方节会发展到国内外关注的著名节会.牡丹花会这张“城市名片”已把洛阳的美名四海传扬。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大部分旅游节会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洛阳牡丹花会却成功举办了20多届。九朝古都的厚重底蕴、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花会活动的丰富多彩、科学的发展模式、成功的宣传策略是牡丹花会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