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这是教材文本独有的个性。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个性,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品读重点语句,从而提高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就要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和个性化使用.注重教材文本价值多元化开掘,追求教材文本价值最大化,并从“我”和“我的学生”的角度,实现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个性化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文低教"是反对用政治社会学方式解读文本的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把人文主题降到语言文字的土壤,尊重文本的主流价值取向。其实质是消解文本的道德主题。在文学中,道德是基本主题,惩恶扬善是其内核。在教学生明辨善恶是非的基础上,道德主题对人格养育有直接的作用。消解道德主题,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就会丧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在处理"高文"时,不但不能消解道德主题,还应当让道德主题高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中的每个文本都会隐藏着独特的语言表达秘妙之处,教师应当聚焦其标点、修辞、段落以及特殊文体等,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活动的实践,从而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知人论世"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文本解读方法。课堂上,"知人论世"的常规触发方式是"人世—文本",这背离了学生常态的阅读逻辑,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自发探究的可能。"知人论世"应当由文本本身来触发。教师可抓住教材注释、行文的疑难点、文本的结尾对学生进行触发,如此便可实现"知人论世"的价值,发挥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才能实现视界的融合,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因为读者的认识和眼界存在着差异,所以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会超越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初意义。面对文本的诸多价值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把握教学节奏,让阅读教学更显从容。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喜爱。寓言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择定寓言文本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和鼓励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灵活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发挥出强大的文本价值,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胸怀和气魄,树立大语文观,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大胆创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积极寻找出一条宜教宜学的途径。【案例描述及分析】高一第二册第二单元鉴赏中国当代散文,要求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  相似文献   

10.
林锋 《新教师》2019,(12):32-33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读与写。语文教材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教学的价值和功能,每一篇入选教材的课文皆是文质兼美的文本范例。因此,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文本中读与写的联结点,构建读写相融的课堂情境;要帮助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将经典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积累下来,并通过优化读写环节,进行言语实践训练;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感受和领略文本赋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旁白可以起到提示与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正文,拓展学生思维视野,使学生明确文本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当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注意教材旁白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文本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教师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第一要务就是解读文本的核心价值。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真",即解读要关照本原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针",即解读要具有针对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深",即解读要追求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冯佳 《中小学电教》2010,(7):148-148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文中意,言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杨彬  田泽春 《湖南教育》2003,(24):50-50
新课程的价值体现在过程中,历史教材从形式到内容提供了教学过程感知活动的条件,而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感知活动。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把握感知化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作为教导主体的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探究的精神主导教学。教材的编纂相对于《课程标准》来说,“知识与能力”是外显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当只是外显的教材文本,还应当包括蕴含在教材中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惯性和对现实利益的权衡的牵制,要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一个静止的文本存在时,教材的价值是有些空洞的,脱离学生的生活,价值没有被实现。本文主要通过实践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开发语文教材,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多运用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反映人物。其中,人物语言也是作者精心着墨。学生学语文,则应当抓住这些,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实现理想的读懂文本。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即选择现成的文章,并按照一定的训练目标和线索编排在一起。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可见,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是个性化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意性。文本解读可从解读思想内容、言语形式和风格流派等三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入手解读初中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静止文本的服务功能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加工、细处理,努力盘活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心预设,把静止虚拟的文本情境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