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底,一个IT评论圈里的知名人士、刚刚离开DoNews的著名的博客——洪波,开设了一个名为“五季咨询”的互联网咨询公司。按洪波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这个公司主要为希望在互联网上有所发展的公司提供咨询,提供Web2.0方面的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颖 《新闻知识》2007,(6):72-73
从2005年开始,以“草根”闻名的博客、维基百科、播客迅速在普通网民中流传开来。一个始于商业会议上的概念“Web2.0”忽然火了起来。一种广泛接受的说法是:Web2.0是一种依赖于社区来定义和发掘网络的新的社会型网络服务(social Web services)趋势。强调个体性,互动性,自由性  相似文献   

4.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5.
新闻“播”与“说”的研究与探索,应当说从改革开放之初,播音界纠正“高、平、空”“冷、僵、远”的八股腔时就开始了。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今天的新闻哪些“说”起来了?哪些还在“播”?“播”与”说”的发展趋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8.
近年报刊上常出现一些自造词语,如2000年9月30日《燕赵都市报》“金色奥运特刊”上有一消息,报道第27届奥运会中俄比赛情况,正题是《中俄大比拼》。什么叫“比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查《辞海》,没有“比拼”;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比拼”,只有“比赛”、“比试”、“比武”、“拼搏”、“拼刺”、“拼命”。例中从“比赛”和“拼搏”两词中各抽出一个词素,生硬地拼凑成“比拼”这个词语,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历史周刊”《轩輗自省保清廉》一文,有“明代御使轩輗“、“都御使张纯”等词语。无独有偶,《文汇报》2000年10月18日“笔会”《再说文人无行》一文,有“御使参奏某厨子‘制膳甚咸’”之语。显然,引文中的“御使”、“都御使”皆为误植,正确的应是“御史”、“都御史”。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与"二次开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开放性”与可“二次开发”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选择的重要指标。文章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与“二次开发”问题提出的原因、“开放性”与“二次开发”范围与深度的界定,以及用户如何参与系统的“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报纸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就可以说“图书馆里藏有昨天的新闻”。二者既构成了这样的时空关系,就有谁为谁服务、谁被谁利用和怎么利用的问题。今天,共和国的大地上报刊林立,大有铺天盖地之势,加上视听媒体,于是,记者队伍迅速壮大。尽管不少报刊社和电台、电视台在招聘编采人员时,都在诸多必备条件中把“本科学历”列在第一条,以强调“知识”在新闻事业上的重要,但为数众多的编辑、记者,特别是三十郎当岁左右的青年“老记”,对“宏观知识”、对历史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对警匪片以外的“法律知识”、对新闻长河里的“昨天知识”、…  相似文献   

12.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文化典籍和文物资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风貌之后,有些已失佚不传;有些还遗存于地下,或密藏于洞窟山岩。古代,我国曾有两次文物典籍的发现,即汉代的“孔壁古文”和晋代的“汲冢竹书”,都与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又发现了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西陲的“汉晋简册”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其中“殷墟甲骨”和“居延汉简”属于“废弃物”,“孔壁古文”是躲藏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14.
沈祯江 《新闻知识》2005,(12):81-81
如果说“报纸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就可以说“图书馆是昨天的新闻”,或说“图书馆里藏有昨天的新闻”。二既构成了这样的“时空”关系,就有谁为谁服务、谁为谁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有必要念好“三字”经:“多”,即多为群众解难题;“少”,即少为自己添难题;“不”,即不为政府出难题。 一、多为群众解难题 群众是绝大多数,又是相对的“弱者”,尽可能多地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江西境内无论城乡,陌生人相逢,彼此总爱以“老表”相称。或视对方年龄,将“老表”具体化为“表公(奶)”、“表叔(嬷)”“、表兄(嫂)”等。包含在这一声“老表”中的乡情、亲情,足以使人平添几分“他乡遇故知”的欣慰,从而迅速认同、消除距离。尤其有趣的是,外省人(如湖南、福建、广东、四川)也惯于将江西人称作“江西老表”或简称“老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军来到井冈山,深入赣南腹地,上上下下都尊称当地群众为“老表”,很快使军民亲如一家,情同鱼水。顾名思义,“老表”即“中表”,本为表兄弟之互称。…  相似文献   

17.
“绝版珍品”多如牛毛本来应当很罕见的“绝版”“限量发售”的“旷世收藏珍品”不知何时已变得多如牛毛、铺天盖地。随手翻看一份份都市报,这类广告消息就会映入眼帘:国内一家老牌晚报,1月24日A1至A3版,版版都有这类“珍品”广告。某沿海城市的市委机关报上,1月27日这一天国内要闻版上同时有4个此类“限量”收藏品的广告。辽沈某主流媒体,2月5日只出16版,就有5条“珍藏品”消息。记者归纳了一下,这些“绝版”“限量发售”的“珍藏品”大致可以分为类:一是所谓“黄金书画”。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面世的“黄金书画”至少超过20种,大有泛滥…  相似文献   

18.
"一"不能都改为"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39-39
在期刊审读中发现有的期刊把许多仍应当用“一”的而改用“1” ,例如“作为 1个国有企业”“每 1个步骤”“这是 1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等。按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第一”“一届二次理事会”“一气呵成”等。这些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另外一些情形。为了做到“得体” ,这里针对该用“一”还是该用“1”提出几条建议“规则” ,供同人参考。规则 1 “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相似文献   

19.
先看一组数字:“11”、“128”、“315”、“51”、“54”“61”、“64”、“71”、“77”、“81”、“911”、“101”、“1111”、“129”。这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应当怎么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