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理学中的OH卡牌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功能多样,逐渐在心理课中被广泛应用,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卡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讲故事时觉察自己,找到通往内心的那条小径。对于OH卡牌在初中心理课堂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从故事接龙、卡牌绘画、卡牌造句、角色扮演和正能卡牌五个方面作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灵活使用桌游卡牌,已成为行之有效、富有创意、契合学理的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桌游卡牌,基本步骤有:导入阶段,以变量为引,让学生领会交际规则;提升阶段,运用卡牌,让学生习得交际方法;强化阶段,变换卡牌,让学生学会迁移表达。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小学生的自我认识首先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借助同伴的力量来进行。本课以心愿卡牌为主要工具,辅之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绘画技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让学生联结"理想中的我",将爱自己、欣赏自己具体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心愿卡牌进一步具体化认识"理想中的我",通过比较"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  相似文献   

4.
尊重学生对成就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感觉,满足小学生渴望得到认可、肯定、鼓励、表扬的心理,利用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评价工具——积分奖励卡,通过"各美其美"的差异评价内容确定,进行积分奖励卡的设计与运用,带来了学生品性人格和日常行为的良好变化.  相似文献   

5.
[活动理论] OH卡牌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投射测试工具,因其使用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进行应用.本案例以OH卡牌为主要工具,辅之以绘画、意象技术,通过心理课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索内心的世界,倾听自我的声音,同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促进团体成员交换想法和直觉,在沟通和互动中得到支持和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赏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获得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OH卡牌(The OH Cards)在心理学中又被称为潜意识直觉卡,是一种心理投射测试及心理咨询工具。它由一位在加拿大攻读人本心理学硕士的德国人Moritz Egetmeyer和一位墨西哥裔的艺术家Ely Raman共同研发。自1982年初次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2006年,OH卡牌被正式翻译成中文,并逐渐从我国台  相似文献   

8.
<正>一、学生网络沉迷的现实性与不良结果可以获得心理满足。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个人可以获得心理满足。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心理上最渴望与同龄人交流。网上聊天则是相对真实的交流,可以宣泄自己内心  相似文献   

9.
雷淑珍 《学周刊C版》2019,(4):175-176
幼儿非常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同伴的肯定和赞美,这种心理促使幼儿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地给予儿童鼓励和赞美,而是要帮助幼儿分析自己的行为过程与结果,使幼儿的行为意识不断强化,进而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纠正不良思想与行为习惯。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可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获得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评论,在<占有>这部小说中更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时代四位女性的共同心理及内心渴望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寻求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首先女性要了解自我和本我,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超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发展史上,每当新技术、新媒体诞生之后,总是会引起受众市场的分化。当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后,它利用其独特的双向交互传播优势大规模分割受众,满足现代人崇尚自我、渴望参与的心理,同时获得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朱育钦 《教师》2008,(21):18-19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较高,他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应给教师多点人文关怀,并以此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较高,他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14.
说这篇文章好,一个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文章里展示了自己小时候内心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风景。文章表达的主要心理和心情,是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与人交流,这构成了文章的一个大的情绪背景。如果你细心,会发现,在这个大的情绪背景下,文章中表达的心理和心情又是曲折变化的,开始写自己渴望被人注意、与人交流,然后写因为想出了一个引  相似文献   

15.
扑克:人生一张牌打牌总有东家。大多数渴望发牌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发牌者常常作弊——这正是他们想要做发牌者的原因。在不关心洗牌和发牌的大多数人中,把一手好牌打坏的很多,而把一手坏牌打好的却极为罕见。有许多人搭配完整手上的牌之后,再也不会做任何改变,只要别人出的牌不符合自己手上的搭配,他都坚决“不要”,也不肯重新组合自己的牌,于是机会一次次从眼前溜掉。直到牌局终了,他的王牌也没有机会出。也有些人过于灵活,任何机会都要利用,只要能跟进一张小牌,他宁愿完全打乱自己的理想组合,能跟必跟。这样的人到最后,手上的牌支离破碎,收…  相似文献   

16.
对初中生交友中自卑心理的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心理上,也是儿童心理向成人心理转变的突破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特别渴望受到尊敬,渴望友爱和理解,渴望拥有朋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它能促进学习进步和智能发展,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是,初中  相似文献   

17.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时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勰写成《文心雕龙》后,在卷尾特地记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两个梦。本文从刘勰人生经历入手,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刘勰人生不同阶段的二梦的成因进行心理分析,提出:彩云梦是刘勰儿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随孔子南行梦是中年刘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认可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评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吴锡改一、教师评定对学生的心理效应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人物”,“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象”(黑格尔语)。学生都有向师性,都渴望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指导信息,了解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评定,无论是结论,还是方式都...  相似文献   

20.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定位管理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