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脉络,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介绍欧洲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探讨欧洲文学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是历史和文本的关系问题。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本论文以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文本探讨那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那段历史的重建,旨在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剖析,E.L.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烙有“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显著特点。该文本不仅反映了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还参与创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历史,形成了新历史主义所认为的文学和历史的那种互文关系,展示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相结合的新历史主义文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新历史主义最终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理论把历史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认为文学是能够彰显历史本来面目的鲜活逼真的艺术形式。新历史主义突破"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既是一篇讲述历史的文本,又是文本形式的历史事实,因此该短篇小说富含新历史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批评,以怀特的元历史理论为支架,强调从政治权力、经济、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综合解读,分析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语言的关系,挖掘被主流意识压抑的它异元素,批判、对抗后现代意识形态霸权的物化、制度化、日常化及语言异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性特征。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但新历史小说并非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从历史观、观照视角、叙事方式三个维度表现出新的特征,实现对传统历史主义的拆解和颠覆。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姜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5):19-21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的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为文学文本,以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新历史主义文本阐释模式的重要特征"颠覆与抑制"、"振摆原则"和"逸闻主义",从而全方位、多维度地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弓超 《考试周刊》2012,(7):26-27
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伍尔夫的最后一部作品——小说《幕间》表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诸多特征。作者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研究《幕间》,阐述了历史与文本、历史与作者的关系。艺术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历史是文本的一种,历史与文本间的交流是丰富而频繁的。历史并不都是事实,历史只是各种权力和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叙述。《幕间》既是小说又是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形态。伍尔夫通过重新建构历史确立了作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文学评论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二者的互动。有预见的文学文本能参与历史的发展和建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真实的描写和直呼的说教,唤起人们对包含种族问题、女权问题等社会变革危机的警觉,从而推动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将文学与历史的壁垒打通,历史文本化的问题便随之出现。历史文本化对中国当代文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当代文艺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如影视媒介中的历史文本被商品经济异化、历史著作写作中的"越界"的书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盛行、历史和文学著作评判标准的变化等。它们对当代文艺的发展利弊兼具,需要文艺工作者仔细分析并从正面加以积极地引导。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是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国内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与国外新历史主义批判理论之间彼此互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本文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视角如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以及戏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5.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英美文论界的新兴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是在当代语境下对历史文本重新进行文化阐释和政治解读的阅读诗学。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本文以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为研究个案,在回顾新历史批评发展历程的同时,总体把握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现状,重新把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历史主义是美英左派学者东山再起,重建历史主义以制衡文学化偏差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于70年代末初露锋芒,1982年该学派先驱斯蒂芬·格林布莱特为《文学类型》学刊撰写集体宣言,定称新历史主义,开始崛起。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强调对文学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治理,以获得大文化批评视野,集文学、历史、政治,经济与符号研究于一体,带有鲜明的“后理论”难以通约性质。新历史主义是美国新生左倾理论界在西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乱背景下,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之子哈桑之间关于友情的背叛、人性的救赎的感人故事。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以"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的小写化","颠覆与抑制"等主要方面来解读《追风筝的人》,认识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阿富汗社会,关注小说文本里包含的新历史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都是经过历史写作转译成为历史文本的,历史文本的构建过程既是历史事实转换成历史语言的过程,也是文本的文学性产生的过程。历史文本在经历了多层次的转换后,就失去了任何确定的内容,历史也就变成了文学虚构的文本。这种思想是对西方传统的实证主义史学的一种否定和颠覆,具有后现代、后结构理论家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0.
乔依斯和鲁迅的小说都被传统历史批评家指责为缺乏历史。但按照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乔依斯和鲁迅在其文本中凸显了历史规则、历史因素,两人有意识地对传统的大写历史进行倒转和颠覆:揭示官方的历史下掩藏的卡列班主义,为读者提供了边缘化了的历史、“他者”的历史。他们强调历史的心理情感性,保持边缘意识,质询了大写历史。两人都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大量汲取文学素材、创作方法大胆地进行小说的文体实验。应用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去分析两人的文本,读者可以透过历史文化的深层去把握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