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业收入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长芦盐除供御用外,也供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人民食用。顺治年间,由于兵火经年,洪旱频仍,以致户口凋耗,地方残荒,遣成行盐无地,食盐无人,课银无征,难以完引的状况。本组史料除反映上述情况外,还有清政府恢复长芦盐政的一些措施,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中国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专題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其内容反映了顺治年间两淮盐务方面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中国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乾隆五十七年河东盐务实行盐课摊归地丁之制,虽使这里的盐业恢复了生机,但民间力田之人纳无盐之课加重了负担,豪富卖无课之盐获得巨利,且使清政府盐税收入大大减少,到了嘉庆十一年,不得不宣布于次年复改商运。这里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这次变革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解决的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代经济史、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4.
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揭贴,其内容有河东盐课招商分引的办法及关于官员办理盐课的考核等等。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盐务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5.
顺治年间征收杂税史料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征收各色杂税,载入《会典》,是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杂税包括芦课、渔课、盐课、牙税、河利税、房号行户银、官布折征银、蓝靛改折银等等。这里发表的史料是从我馆所藏的《内阁题本》、《内阁揭帖》中选出来的,它们反映了清初征收这些税课的一些具体情况。顺治年间正是新旧政权交替,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生产未得恢复的时期。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无力交纳税课,另一方面是清政府追逼科索。于是出现了种种弊端。发表这些史料,对清初历史的探索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芦盐课,顺治初年只征二十余万两,然而到了康熙中叶,竟增至四十二万六千余两。这种无止增课的状况,导致了乾隆以后逐年误课的局面。工贾纷纷困倒,受参革者日众,税课亏欠日甚。为了弥补国帑的亏损,清政府迫令众商于完课之外每引另捐银二钱,名曰“参课”。迨至道光末年,征课愈重,悬岸愈多,于是又兴出了每引加交银四分的悬岸课。这样追赋加课的结果,造成大量工商倒闭,商贾不振,盐业萧条。这里选编刊布的清内务府是稿及清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情况。它对研究长芦盐政、清中叶课税史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劝农垦荒,是清初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馆所藏清代档案中,有许多关于屯垦的史料,现选出顺治间部分题奏本章,按年编排发表。这些文件,不仅反映了劝农垦荒的情况,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及人民反抗斗争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专题史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均选自顺治朝题本。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是河东盐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畦归商种"改革后,河东盐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进一步发展。但是,清政府为了全面管控河东盐业,严格实行定额税制、盐引制、引岸制,这些制度是清前期河东盐业未能向资本主义质变的主要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芦.是对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地及天津沿海狭长地带的泛称:长芦盐务,系指长芦盐务机构及所辖各个盐场,在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各方面活动的总称。现存于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中国长芦盐务档案.共有33713卷,其中英文档案1828卷,日文档案964卷,排架长度约710米。  相似文献   

10.
自贡市档案馆建于1959年6月4日。现收藏档案241个全宗16万卷,资料2万8千册。其中历史档案包括1732年至1949年91个全宗74473卷,分为六个部分,现分别简介如下: (一)盐业历史档案。上起嘉庆十二年(1808年),下迄1949年,共45个全宗2万8千卷,是馆藏档案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档案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近代井盐经营、发展的历史。其中重要全宗有中央财政部、盐务总局、川康盐务管理局及其前身四川盐运使署和川南盐务稽核分所的档案,自流井盐场公署、贡井盐场公署及其所属各分场署的档案;自流井、贡井各盐业同业公会、盐业商号档案;久大盐业公司和试验铁厂的档案。这部分档案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道光九年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盐场是为清代十三大盐场中之最大,所产之盐涉及数省民生,所课之税为清政府较大一笔财政收入,历来清廷对此十分重视,设有两淮盐政等官员以专管,并以两淮总督、江苏巡抚协助之。但由于积年以来库款浮糜,总商剥削,众商转贷,商灶私煎,灶盐偷漏,奸商夹带,船产勾串,远乡缺盐等弊丛生。以致滞引过多,带数过重,旧课追不到,新课完不成,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安定。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道光九年奏销头年两淮盐务情形部分奏折,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两淮盐政福珠隆阿为…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企业生产的皮革防腐剂近来在运往甘肃境内销售时,屡次被当地盐务管理部门当作“私盐”“查处”。甘肃省盐管部门声称皮革防腐剂冲销了食盐市场,应纳入工业盐管理;青海方面则认为,甘肃省盐管部门扣押皮革防腐剂这一国家高科技产品,并无法律依据,意在制造垄断——高科技产品在甘肃境内被视作“私盐”青海省是我国盐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了开发和综合利用盐湖资源,这个省积极支持企业利用盐湖资源,生产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盐化工产品。据青海省乌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汤开林介绍,2000年,该公司经青海省海西州盐业化工局批准,从事生…  相似文献   

14.
清初,承袭明制,实行纲盐制,又称专商引岸制,食盐的运销主要由商人来完成,其中官运商销是最主要的形式,规定“计口定引,按引定课,专商认岸,以案定场。政府据引额以制产销,稽征榷,律考成”。在这种体制下,商人享有垄断经营权,与政府一起分享垄断利润,以专卖形式征收的盐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嘉庆后期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以后,两淮盐政窳败,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治理整顿。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嘉庆后期,两淮等地区产盐行引销售、缉私卫引及办解纲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清政府之盐务政策。现予刊布,以供研究清代盐业史参稽。  相似文献   

16.
这组档案史料共十七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财政危机和关税征不足额的具体情形,以及清统治者为了增加国课收入和恢复经济,在关税征敛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研究清初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自贡井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贡盐业契约是自贡盐业生产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直观反映,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收录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自贡盐业契约2381件、相关凭票档案166件,分为盐井开凿约、日份与火圈约、盐笕约、借贷与析产约等。这些档案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两百多年间,集中在一个地区、围绕一个产业、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20.
清初,织造停止多年,机户逃亡、机房倾毁殆尽。但缎疋绸绢系宫廷用物,不可久缺,因此亟待恢复。顺治三年派官员到苏杭设局招匠,以供织挽。此后,因料价口粮交匮,以致一些地方官员不能完成织造额数,受到参劾;有的督造官员漫不经心,以致送京缎色两样。不合上用,受到处罚。这些史料,既反映了苏、杭、宁三织造恢复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其它地方织造的一些概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