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诗: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不信请看他的一首七绝《读书》:"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此不正是"吃"诗吗?  相似文献   

2.
好诗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当成“早餐”,“吃”得津津有味呢。  相似文献   

3.
好诗文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真的当“早餐”,正“吃”得津津有味。读了让人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4.
吃诗     
雷克昌 《语文知识》2004,(11):29-29
诗不但能读能看能吟.而且能吃。您若不信,请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绝《读诗》: 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诗人泛舟湖上。不为周围的美景所动,而是沉醉于诵读诗篇.以至将王安石的诗当作早点。不过,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诗人并没有真的吃诗.而是读诗读得如痴如醉.连早饭也忘记吃了。  相似文献   

5.
好诗文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诗,真的当“早餐”,正“吃”得津津有味。读了让人终身难忘。据传,陆游十三四岁时,曾以诗当“晚餐”。他说:“偶见藤床上有陶渊明之诗,因取诗文,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率不就食。”(明·方中通《陪集》)如果说以上两位还是假吃的话,那么,还真有真吃诗文的。张籍就真正吃杜甫的诗,“张籍取杜甫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  相似文献   

6.
诗能吃吗?     
如果说,有人把好诗当作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读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王安石号“半山”,“读半山”即读王安石的诗。  相似文献   

7.
对盛唐绝句,后代的评价一向很高。唐末司空图创“韵味说”,对绝句一体颇为重视,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与李生论诗书》)而最为精要地既括出盛唐绝句艺术特色与优长的莫过明人胡应麟《诗薮》中的几句话:“语半于近体,而意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  相似文献   

8.
在各语文网站的“论坛”上,经常看到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帖子,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也有语文教师向我倾诉过同样的感受,问我文言文该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学生迷住再说。“迷”,有多个意思,这里首先是指“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新华字典),如“着迷”“入迷”“痴迷”“迷醉”。“迷”住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什么费力,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了,苦也可能变成了甜。杨万里《读诗》云:“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写自己泛舟于湖光山色之中,却不为周围…  相似文献   

9.
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叫创作.因袭模仿,拾人牙慧,缺乏独创精神,所以不足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王安石似乎不大懂得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曾对黄庭坚说,古诗“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好.他自己写了一首《钟山即事》的绝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相似文献   

10.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11.
好诗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①一书,在为宋代诗人戴复古《盱胎北望》②诗作注时,说该诗最后一句“莫上都梁第一山”中的“都梁”是“山名”,并说此山“在盱胎东南五十里”。经查现存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的盱眙县地方志——《盱眙县志稿》③证实,盱胎确有都梁山。都梁山,本名南山。《盱眙县志稿》卷二说:“苏东坡萧监仓诗施注南山名都梁山”,“元和郡国志云隋于此置都梁宫出都梁香故名”,“太平御览引盱眙图经山周回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论证:(一)李白隐居读书之“岷山之阳”指青城山;(二)杜甫《不见》有“匡山读书处”之句,匡山即庐山;(三)李白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戴天山乃青城群峰之一“成都戴天山”;(四)所谓《别匡山》诗决非李白作品.前两个问题前人多已论及,而我则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三个问题是我率先提出并加以论证的.对第四个问题的探究旨在辨别真伪,防止谬种流传.详见我的《李白与青城山》、《杜诗<不见>辨疑》、《“匡山读书处”与<别匡山>诗析疑》、《李白为什么要隐读于青城山》等文.在此期间,蒋志先生发表了《李白未隐青城辨》,后改作《<李白与青城山>质疑》重新发表,后又写《李白与大匡山》自署’中国李白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后改作《岷山之阳·戴天山·匡山——李白隐居读书处》发表.这几篇“蒋文”都对我的某些学术观点进行了辩驳.我认为,欲论证李、杜作品中某些词句的涵义,特别是涉及他们行踪的某些地名的指向,当以发掘和运用唐代  相似文献   

15.
《锄禾》诗作者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现在已几无异议了。近读《全唐诗》,发现编者对此诗之注,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那么,此诗究出谁手?主出于聂者: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绝句诗的艺术特色夏东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为人正直,为官清俭,是一位人品高尚的儒者。其诗名在南宋要大于陆游,周必大《跋杨廷秀赠族人复字道卿诗》称杨万里“执诗坛之牛耳”;姜特立《谢杨诚斋...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活法”诗人,其诗在《沧浪诗话》中独列一家,严羽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诗被严羽单独列为一家,缘于它鲜明的特征:活、奇、趣、俗。那么,杨万里如何将“雅”与“俗”调剂在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创格的“诚斋体”的呢? 说到“雅”,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杨万里的诗学渊源在哪里?南宋诗坛上,凝定的江西诗派模式影响极大。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走的是相近的师承道路。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这里说的“江西诸君子’包括黄庭坚、陈师道、曾几等人。而…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既强调诗为“矫天下之具”,又以“味”论诗。前者是理学家杨万里重功用教化思想的反映,后者则表明诗人杨万里对当时充斥诗坛的以史为诗、以理为诗的一种理性拒绝。二者相较,重情重性才是杨万里对诗歌本质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对蔡琰个人情韵细致捕捉,超越了集句诗“文字拼接”的桎梏,将“情似”、“神似”、“原汁原味”的情感在诗文中交织,人性的共鸣获得了最为有机的凝聚与融合。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虽集他人之诗句,但灌注了一股生命气韵,字里行间仿佛传达蔡琰本人的心声,王安石用另一种方式让读者看到蔡琰内心的苦楚。集他人之诗,却依旧灌注一股生命气韵,这是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超越“文字拼接”游戏之作,成为诗中上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追逐浮躁文风,快餐文字充斥于各种报章之时,突然读到一篇令人心旌摇动,荡涤灵魂的美文,我简直被其陶醉得手足无措,兴奋异常,反复咀嚼,爱不释手。如果改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读遍唐诗读半山,半山绝句当早餐”的诗句,我可依葫芦画回瓢地说“读遍散文读简媜,简媜散文当午餐”!台湾实力派作家简媜的《一竿冷》,简直就是一篇盈满诗意的无限优美的散文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