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曲简易伴奏是我们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本人在和弦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现写出与同仁探索。 一、大小调正三和弦和原位三和弦的转换与和弦的配置 和弦是指按三度或三度音程排列起来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有三个音组成的三和弦,四个音组成的七和弦。和弦按三度叠置时,最低的一个音称根音,依次为三度音、五度音和七度音。大小调正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钢琴伴奏中,经常会用到和弦标记,对于某一和弦来说,不同的和弦标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和弦标记中的固定音名标记和功能标记进行分析与对比,从而使我们能在钢琴伴奏中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和弦标记。  相似文献   

3.
和声语言,从初创时期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古典调性的约束,四、五度功能序进,演化到千变万化的和弦结构和和声序进逻辑。十九世纪以来,和弦结构的复杂化有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的三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五声音调纵合化和弦,三度叠置基础上的变化音和弦,外音和弦,持  相似文献   

4.
为学习借鉴英国现代作曲家迈克尔·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分析、探讨了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问题。对交响曲中的主要和弦结构、和弦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声进行与和弦相互关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弦结构中有三度、非三度相同音程关系的叠置,也有混合音程关系的叠置。和弦结构的形成来自对位旋律的意外结合、和弦外音参与形成的和弦、双调性与多调性中形成的结合或是旋律或音阶纵向化的产物。在和声进行上,蒂皮特注重使用持续和弦与和弦贯穿、交替进行、平行进行、和弦移位与和声模进、通过共同音的连接、和弦对置与复合和声等技法。和弦的关联中既有功能性的关联,也有通过中心音响技术、和声场形成的非功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具有的新的音响。文章内容包括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与织体,和弦外音的运用三个部分,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能对认知和理解和弦外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桑桐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声学专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桑桐早期的《林花谢了春红》、《在那遥远的地方》、《夜景》三首作品来看,虽有较多传统形态的和弦,但也尝试运用半音和三全音构成的和弦以及纯四度与三全音叠加的和弦来取代传统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弦,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变和弦是一种具有特殊音响效果和表现意义的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离调变和弦向其临时的主和弦根音作四度或二度上行解决可获得离调效果;运用调内变和弦时必须将所包含的半音解决到调内的稳定音级;歌曲旋律中大、小调的因素相互渗透或是大小调之间相互转调时运用变和弦可实现调式交替;使用变和弦能够起到丰富和声色彩、增加和声表现力的独到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音乐教学和开展少年儿童文艺活动中,手风琴是经常用来作伴奏的理想乐器。手风琴是一种和声乐器。如何使手风琴伴奏获得较好的和声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根据和声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正确地编配和弦,而其中转位和弦在手风琴伴奏低音部的使用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族调式歌曲伴奏和弦的运用,常参照大小调和声配置,并用三度音程叠置的方法配奏;其次常采用非三度音程叠置和弦配奏,并对含有偏音的和弦作相应处理;也可将三度音程叠置与非三度音程叠置混合使用,还可采用复调编配手法为民族调式歌曲配伴奏.  相似文献   

10.
德彪西使用的和弦结构通常有三度音程的高叠和弦、纯四度与纯五度音程叠置的和弦以及附加音和弦。由于这些和弦的特殊结构,因此很难形成协和→紧张→协和的传统和声功能循环链,那就必须需要有一种独特的和声写作思维取代于传统的和声思维,从而推动作品的展开与发展,并且用于控制音乐作品的纵向音响。德彪西的和声写作思维与泛音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泛音率是德彪西调节音响色彩与控制作品纵向和声紧张度的"杠杆",成为德彪西和声写作的主要思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解析泛音率在德彪西和声创作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调式歌曲伴奏和弦的运用,常参照大小调和声配置,并用三度音程叠置的方法配奏;其次常采用非三度音程叠置和弦配奏,并对含有偏音的和弦作相应处理;也可将三度音程叠置与非三度音程叠置混合使用,还可采用复调编配手法为民族调式歌曲配伴奏。  相似文献   

12.
传统和声学中,“自然音”指构成调性或调式音阶的各音,在这些音上建立起来的和弦,称为“自然和弦”;“变化音”指应用临时记号而产生的调性或调式以外的音,由此产生的含有一个或几个调之外的音的和弦,称为“变化和弦”。由于变化和弦扩展了它们在一个调与其它调中的功能关系,更多地运用不协和音的连续,以求得戏剧性音响,所以,为歌曲配置钢琴伴奏时,除了选配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以外,还可以适当选用一、二个变化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使得和声色彩更加丰富。上例标有记号处,应用了相近旋律而产生的变化和弦。这个和弦是G大调二级和弦升三音(#C…  相似文献   

13.
和弦在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中都被广泛的运用着,可是传统音乐中的和弦与现代音乐中的和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从和弦构成上说就可以根据三度叠置与非三度叠置、三全音、大小调音阶与音序这三点来进行区别。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就是通过这三点来对传统和弦与现代和弦的构成来做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4.
减七和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和弦,它具有十分尖锐的听觉效果与极其不稳定的和声功能性。在西方大小调的体系中,减七和弦被认为是极度不和谐的音响效果之一,常常用来表现强烈的情感或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极具表现力的一种和弦。在传统和声中,减七和弦十分不稳定,有强烈的需要解决的倾向。又因其转位的特殊性,它的调性归属感十分模糊,经常作为转调的中介和弦使用,被称为"万能的转调和弦"。在作为转调的中介和弦使用时,它不但需要考虑在前调与新调中的功能性,又需要注重转调过渡的流畅性。了解减七和弦在转调中的常用方法,对音乐的创作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和弦选择是和声习题写作中的重要一步,其中副和弦的使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呈现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各种副和弦的功能入手,分别讲述每种副和弦的预备、解决与和声语汇,并讲解习题写作,试图阐明各种副和弦使用的规则和手法,指导其在和声习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以三度叠置和弦为基础的传统和声学中,典型的四部和声进行给创作者和学习者搭建了创新和发展的平台,其中体现出了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意义所在。本文从和弦的自然生成、调式音级倾向的自然性和调式的功能关系三个方面,综合辨析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在音乐实践中的共性与个性,提示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用多维意识进行辨析综合,使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在四部和声的进行中,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41-145
通过对钢琴组曲《镜》在三度叠置的各种和弦、非三度叠置的和弦、附加音和弦等丰富和弦材料形成不同音响、不同张力效果的分析基础上,着重从功能性和声进行、和弦进行的根音关系、平行进行三个方面的和声技法进行阐述,体现拉威尔作品中的和弦材料与和声进行的丰富性、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其作品《镜》具有节奏明快、自由奔放的特点,是继承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键盘和声】Key-board harmony(英)在键盘上研究和弦的结构、各种和弦的关系以及和弦的序进规律,称“键盘和声”。在学习严格四部和声的同时,最宜结合键盘和声同时进行,因它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和声理论与键盘技能以及音响感受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n次方根nm可转化为方程xn-m=0的实根,本文给出了求n次方根的四种近似解法:二分法、迭代法、牛顿法和弦截法,并通过数值例子比较它们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俗歌曲的崛起,电声乐器的应运而生,为了能适应电子琴及电吉它的简单伴奏,常常在歌曲乐谱的上方标有具体和弦的记号,从而产生电子琴固有的和弦效果及电吉它的习惯和弦音型。在现行出版的一些通俗歌曲中,曲谱大多采用简谱,和弦标记却采用固定音名,由于这种和弦标记法与简谱不配套,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产生诸多不便,甚至徒有虚名,或者干扰歌曲主旋律的演奏。这里有很多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这种和弦标记法造成主旋律的调思维与和声部分的思维混乱。现行出版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