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高压汞灯作为反应光源,以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TSC)为反应试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建立了水溶液中一步光化学还原快速制备绿色纳米银溶胶的简便方法.研究了光照时间、TSC的浓度、转速等反应条件对纳米银胶的影响及纳米银胶的稳定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共振散射光谱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银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及TSC的浓度均会影响纳米银胶的性质,制备得到的绿色纳米银胶粒子为高分散准球形,且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十分稳定.此外,实验发现,通过控制TSC的浓度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光谱性质的绿色纳米银胶.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超声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用XRD对两种方法制得粉体进行了表征,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超声水解法制得粉体的光催化效果好,且制备工艺简单,对间苯二酚光催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0928min-1,是溶胶-凝胶法速率常数的5.4倍。以超声水解法制得粉体对间苯二酚进行了降解研究,考察催化剂投加量、有机物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间苯二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反应60min,UV-Vis及HPLC均显示间苯二酚降解完全。  相似文献   

3.
研究pH值不同时,异烟酸在两种不同电性纳米银上的SERS谱,发现随pH值的增加,在正电性纳米银上SERS增强,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SERS减弱直至消失.两种纳米银上SERS谱明显不同.pH值较高时,在正电性纳米银上,异烟酸以异烟酸根离子的一C00-端垂直吸附在纳米银上.pH值较低时,在负电性纳米银上,异烟酸可能以吡啶环上的N:H倾斜吸附在纳米银上.  相似文献   

4.
pH对异烟酸在正、负电极纳米银上的吸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H值不同时,异烟酸在两种不同电性纳米银上的SERS谱,发现随pH值的增加,在正电性纳米银上SERS增强,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SERS减弱直至消失,两种纳米银上SERS谱明显不同,pH值较高时,在正电性纳米银上,异烟酸以异烟酸根离子的-C00-端垂直吸附在纳米银上,pH值较低时,在负电性纳米银上,异烟酸可能以吡啶环上的N:H倾斜吸附在纳米银上。  相似文献   

5.
口红:女士平常用的口红中包含油、蜂蜡、二氧化钛和染料。经过口红装扮的嘴唇不但富有质感而且看起来特别诱人.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所含的染料。口红中的染料是由两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一种是荧光素,一种是溴。荧光素是黄色颜料,与溴混合后会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混合物中溴的含量低,口红就会呈现出橙黄颜色。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气单胞杆菌(SH10)干粉在60℃、碱性条件下,可以快速还原银氨溶液得到稳定的银溶胶。采用水溶性的有机溶剂乙醇可沉淀银溶胶,真空干燥后可制得水溶性纳米银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银粉中的银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低倍透射电镜(TEM)对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粉的平均粒径为6.69 nm,其水溶性、分散性较好。通过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前后红外光谱(FTIR)图的变化,对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中颜色词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时两个不同文化的民族也会有相同的地方.这样就使两个不同的民族对于某一种颜色有相同的认识.当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使得相同的颜色在汉英两种语境中涵义不完全相同.本文以黑色为例,简单介绍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民族文化和英美文化存在着差异,使得人们在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上不尽相同,即使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本文以"红色"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其对应的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从而导致了"红色"在英汉语中翻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对缤纷的颜色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涵义,从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颜色词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颜色词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文化涵义。这就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词方面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毒性及在植物中的转运和分布,探讨其毒性机制,为纳米银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创新要点:1.选取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为对象,比较研究纳米银对其萌发阶段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多数研究中的纳米银均有表面修饰,本研究选择无表面修饰的纳米银材料,排除表面活性剂的干扰因素;3.以络合剂半胱氨酸掩蔽解离出的银离子,探讨纳米银颗粒对植物毒性的贡献。研究方法:通过植物根长(图2)和生物量(图3)分别评价萌发和生长阶段纳米银的植物毒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组织银元素的含量(图7)。通过组织切片,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植物根中银的微观分布(图6)。通过在暴露介质中添加半胱氨酸掩蔽银离子来评价纳米银颗粒对植物毒性的贡献(图3和5)。重要结论:在较高暴露浓度情况下,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小麦和黄瓜都具有明显的毒性。但当纳米银浓度低于200 mg/L,银离子浓度低于5 mg/L时,两者均能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两种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比萌发阶段对纳米银的毒性更敏感。纳米银暴露后,银首先积聚于植物的根,然后被转移到地上部。为评价纳米银释放的银离子的作用,我们测定了暴露后介质中银离子的浓度。在种子萌发阶段,黄瓜和小麦的暴露液中约0.03%和0.01%的纳米银溶解,而在营养生长阶段,溶解的纳米银达到0.17%和0.06%。半胱氨酸作为银离子的强络合剂,能够彻底消除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作用,说明纳米银的植物效应可能来自于其释放的银离子。  相似文献   

11.
以氯化锶、钛酸丁酯为原料,以CTAB为模板,固相合成锶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I—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xPA—VII型光化学反应仪对茜素红进行可见光降解.结果表明,锶离子已进入TiO2的晶格中,锶掺杂二氧化钛(Sr/TiO:)样品的晶粒尺寸在7—20nm之间,Sr-O-Ti键的弯曲伸缩振动峰为l089cm-1,并改变TiO2表面极性.Sr/TiO,样品对茜素红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可见光降解能力,在温度200C、pH为7的条件下,20mg/L的茜素红水溶液60rain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TiO,的降解率(28.7%).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铈掺杂的纳米氧化锌.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4+成功掺入ZnO中,结晶质量良好,粒径约为10.7 nm;UV-Vis曲线有红移现象.产品的光催化活性以亚甲基蓝(MB)为评价模型,对掺杂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优条件.即最佳的掺杂比例为n(Ce):n(Zn)=0.05、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3.0 h.同时考察了染料溶液起始pH值以及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等对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溶液浓度为10 mg/L,溶液pH值为7~8、催化剂的用量为5 g/L、光照时间2 h后降解率可达85%以上.在上述条件下,催化剂对实际染料脱色率达87.67%,CODCr去除率为63.5%.  相似文献   

13.
溶胶可分为亲液溶胶和憎液溶胶。在很多方面有着应用,憎液溶胶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性质,使得它在生产、生活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憎液溶胶主要应用于表面活性剂方面。本文对于憎液溶胶的性质及应用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憎液溶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固相反应的基础上,采用草酸根沉淀稀土粒子使其充分混合的前处理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硼磷酸钇钆铕荧光红粉。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和荧光光谱表征。与(Y,Gd,Eu)PO_4相比,产物增加了与磷元素等摩尔量的硼。硼的掺入提高了发光强度,但没有改变样品的正磷酸盐单斜晶系结构。根据样品的红外光谱,发现其吸收峰与GdPO_4的很相近,说明样品与GdPO_4同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Gd~(3+)掺杂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基质离子对Eu~(3+)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对产物的分析发现其具有高的发光亮度及低的热猝灭效应,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最后将本实验所用方法与传统固相法对比,反应温度降低了100℃,发光强度提高了10%以上,且所得样品易粉碎、粒径小。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荧光素(HFIn)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使荧光素的荧光猝灭,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87nm和532nm。HFIn的荧光强度差值与DBP的含量在0.2~8.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92mg/L。应用于水样和一次性塑料袋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测定,结果满意,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以乙醇为溶剂,用自制的姜黄素衍生物(L1~L2)和碘亚铂酸钾为原料,合成得到了两种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A和B),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单、双光子荧光光谱和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初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结合后续的热处理,制备了Eu^3+掺杂的ZnF2-ZnO纳米结构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NaF为原料得到的样品为正方体状,长为220-400nm;以NH4F为原料得到的样品呈棒状,长约为1.2μm,直径为110nm左右.紫外光激发下,棒状样品发光性能强于立方体状的样品,表现为掺杂Eu^3+的特征发射.光催化脱色实验表明,两种形貌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差别不大,150min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光功率红光照射加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药物加红光照射,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效好,可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Titanium dioxide (TiO_2) thin film was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 (LAPS) to modify the sensor surface for the non-labeled detection of DNA molecul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UV) treatment on the silanization level of TiO_2 thin film by 3-aminopropyltrietboxysilane (APTS),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was used to label the amine group on the end of APTS immobilized onto the TiO_2 thin film. We found that, with UV irradiation, the silani-zation level of the irradiated area of the TiO_2 film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non-irradiated area under well-controlled condition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iO_2 can act as a coating material on the biosensor surface to improve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s on the sensor surface. The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probe DNA molecules were covalently linked onto the surface of TiO_2 film. The hybridization of probe DNA and target DNA was monitored by the recording of Ⅰ-Ⅴ curves that shift along the voltage axi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ction. A significant LAPS signal can be detected at 10 μmol/L of target DNA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