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图书馆传统OPAC在大数据环境中面临的困境,简要介绍个性化推荐系统在图书类互联网电商中的使用及Apache基金的开源项目Mahout,利用Mahout为OPAC快速增加个性化推荐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以现有图书馆借阅记录为基础,结合图书阅读相关性进行深入挖掘,探讨识别借阅场景下图书专业性质量和实现相应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过程]利用图书的阅读相关性提出图书相关性链接关系,结合图书质量的迭代识别算法来识别专业图书资源。同时利用图书类别相关性链接关系,提出读者用户个性化模式的表达方法,并从长期兴趣推荐和短期兴趣的即时推荐两个方面给出个性化图书推荐策略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结果/结论]在图书质量识别方面,该方法更易于识别出专业性较强的优质图书资源,适用面比较灵活,也可以在限定图书范围内进行专业图书识别。在个性化图书推荐方面,发现不论长期兴趣推荐方法还是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第二类用户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第一类用户,在第一类用户中,最高相似度区间(75%以上)和较低相似度区间(15%-50%)的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长期兴趣推荐方法。本研究通过读者借阅序列分析方法识别专业图书并实现相应的个性化推荐图书方法,有利于改善现有图书馆借阅服务水平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图书推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获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实现由原来的人找书到书找人一对一的个性化图书推荐。现有的图书推荐系统各有侧重,图书推荐算法及评价标准各具优、缺点。未来,图书推荐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将集中在借阅记录的稀疏性、新图书问题、高校新生问题、用户统计学信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计算图书相似性、副本数及借阅规章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获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实现由原来的人找书到书找人一对一的个性化图书推荐。现有的图书推荐系统各有侧重,图书推荐算法及评价标准各具优、缺点。未来,图书推荐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将集中在借阅记录的稀疏性、新图书问题、高校新生问题、用户统计学信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计算图书相似性、副本数及借阅规章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郑杨  谭玲 《今传媒》2014,(6):117-119
互联网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前轻轻点击鼠标来完成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互动交友活动,个性化好友推荐系统通过基于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聚类推荐三种策略来帮助用户建立网状复杂的人际关系,最终提高用户对于本类社交网站的忠诚度。本文将通过详细分析新浪微博、腾讯QQ和人人网三大社交网站来具体分析个性化好友推荐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大众化推荐如热门图书推荐、新书推荐等无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服务,提出了构建在协同过滤技术之上的图书个性化推荐系统模型,分析了协同过滤技术在图书推荐中的运用原理及可行性,最后总结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王亮  孙昱 《科技与出版》2012,(10):99-101
分析了信息挖掘的概念、方法。结合图书电子商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图书电子商务网站的客户浏览、购买等行为记录进行数据挖掘而建立的客户身份信息模型。此模型可以应用于图书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推荐和出版物精准营销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播学视角解读了当当网读书社区的图书推荐与传播方式,分析了它的优势与不足,并借此归纳了图书类社区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之道,希望通过完善这一类网站的建设,使图书能更好地通过这一新途径实现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辨析,并对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策略、推荐算法以及推送技术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图情档个性化信息服务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促进图情档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系统调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推荐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增强图书馆对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116所"211工程"院校进行网站访查和问卷调查,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访高校图书馆均提供非个性化推荐服务,63%受访高校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推荐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形式各异,79%的高校积极寻求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拓宽推荐深度和广度。存在的问题包括:图书馆推荐系统个性化程度不高,过于依赖图书管理集成系统所附带的推荐功能,不够系统化、智慧化;推荐系统满意度有待提高,有相当多的用户担心推荐系统会泄露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传统数字图书馆无法为用户提供准确个性的图书推荐服务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协同过滤的图书智能推荐系统。首先对图书进行聚类,构建无缺失的图书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对相似图书的评分预测读者的兴趣爱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该方法在评分数据极端稀疏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读者作出准确的图书推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推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馆藏图书的增加,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愈发茫然,本系统结合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业务实际,使用改进的L-Apriori实现专业书籍推荐功能,针对不同读者推荐图书,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同时,阐述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框架、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利用读者借阅行为特征来判断图书可推荐质量的思路,并结合读者图书借阅关系所形成的二分网络结构,设计了一种测度图书可推荐质量的迭代算法,从而为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推荐客体.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类别目录层次、标题语义信息的提取处理方法、基于加权XML模型的用户个性化模式表达方法及其权值扩散策略,提出了三种图书馆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形式,分别是特定主题的图书推荐服务、现有所借图书的修正型推荐服务和新书推荐服务.最后,文章对相关测试实验及其效果做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自2011年11月初起,本刊邀请全国近40家读书类报刊、网站的媒体同人,对2011年产生广泛影响的人文社科类优秀图书进行年终盘点.在对各位媒体同人的推荐书目进行汇总的基础上,本刊按推荐人次整理出了"2011年度全国读书类媒体人关注的图书"。读书类媒体人的视角是审视2011年图书市场时一个不可缺少的评价维度。此次入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将改变传统图书馆模式,未来的图书馆应用将由个性化技术驱动,图书馆将为特定用户提供专属性的图书和服务。文章在简介大数据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最后对个性化图书馆未来的的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包括:个性化推荐技术、个性化图书馆规章制度、个性化图书采集及个性化读者交流平台,以期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现有的图书商业机构类型,调研了各类图书商业机构的书目推荐的方式,并对其书目推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销售量法、网络评价法和大数据关联法三种书目推荐方法,详细阐述这三种书目推荐方法的推荐原理、计算方法及应用。结合图书商业机构书目推荐方法,提出图书馆个性化书目推荐、数字阅读书目推荐、书目推荐互动及采编工作一体化等图书馆书目推荐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5):20-21
目前,很多出版社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或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天猫专营店、淘宝店,或与三大图书销售网站合作布局本社的图书电销渠道.这使得图书的电商销售渠道已经和传统渠道平分秋色,而且还大有赶超的势头. 事实上,图书电商销售平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主渠道、二渠道、商超、母婴、玩具等传统图书销售渠道的不足,拥有数量众多的客户群体.既然平台如此广阔,那么如何针对电商渠道做好书、做对书自然是每个编辑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服务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应用Web2.0技术的多向化书目推荐系统,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过程,以用户个人的思想脉络、浏览痕迹为线索.筛选出最适合的图书种类推荐给用户,创造属于用户个性化的网络图书目录.本文结合国内外网站实例,介绍该系统特色功能,分析系统现有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探讨了该系统与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数量的高速增长,提升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逐渐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方向。个性化推荐作为其中用户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方式,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文献服务平台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个性化推荐的应用情况,并结合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从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升级、核心模块设计与实现方法三方面对NSTL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了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施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个性化服务和社会计算工具在数字图书馆的现状,探讨该种服务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选择29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约31%的抽样对象提供某种类型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电子邮件通知,个性化界面,检索行为保存,个性化动态链接和同行推荐。通过对5种社会计算工具在抽样对象网站上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个性化服务和社会计算具有提高数字图书馆功能和使用的潜力,未来应加强最优化实施策略和应用效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