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倩 《传媒》2021,(12):64-66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展开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媒体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担当,在引导舆论、优化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理解沿线国家媒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也是国与国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合作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巴基斯坦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客观审视其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发展特点,以期为中巴两国的媒体交流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视外交(Televison Diplomacy)是利用电视进行的外交.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充当了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拓展外交渠道,传递外交信息,从而促进了媒体外交功能的实现.电视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传统的媒介与外交决策关系研究,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政治传播学,在媒体外交中,媒体是作为一个独立体参加的.尽管从意识形态和国家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媒体都不是独立的,但作为外交角色本身,媒体已经构成了独立力量,在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激活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杰 《传媒》2006,(3):4-5
在今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出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在2005年度,随着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进行着激烈碰撞与融合.在此过程中,传媒创新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4.
沈国麟 《新闻记者》2008,(10):93-96
美国是一个重商的国家,私有企业占据着大各个行业的龙头地位,大众传媒也不例外.与欧洲媒体不同的是,在美国媒体发展的两百多年中,私有媒体一直占主流地位①.美国新闻界和学界也一直认为,媒体所有权不为政府所拥有是媒体维护公共利益,监督政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鲁艳敏 《传媒》2021,(5):8-11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界的光荣使命.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培养战略,它时刻提示着我们,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对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关键作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动画、数字媒体专业与学科如何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数字媒体人才,是我们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蔡梦虹 《传媒》2016,(19):52-54
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播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习惯.然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危害国家安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泄露隐私,甚至是利用社交媒体组织与宣扬恐怖主义.对此,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社交媒体的监管.美国是社交媒体发展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拥有全球用户最多的国家,其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如立法管理、技术监控、市场调节、行业自律、用户使用指南等措施经过实践检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赛 《青年记者》2020,(11):92-94
自由媒体从业者(freelance journalist)指的是为传统媒体或新媒体提供写作服务,具备独立自雇性质的媒体工作者,其已经在西方国家的媒体行业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在一些欧洲国家,自由媒体从业者所占全部媒体从业人员的比重甚至超过一半.越来越多的自由从业者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内容生产,也改变了媒体与媒体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的突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媒体战中,中国媒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籍此掌控了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除了具有信息传播和宣传作用外,还具有替国家、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媒体就抗震救灾报道实行开放、公开、透明的政策,既为中国媒体的出色表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在全球范围展现一个自信、开放、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把握了重要历史时机.而中国媒体此次突破的背后,是国家政策、机制的保障和社会与媒体的持续变革.  相似文献   

10.
赵亦楠  胡泳 《青年记者》2012,(19):86-88
“世界是平的.”当这一观点逐步从一种富有洞见力的先见变为全民常识时,国际传播活动也在媒体、传媒集团、乃至国家的传播战略中占据愈发重要的比重,关系着从市场到国家形象、软实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国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信息与文化的输出者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不断升格.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工具与载体。"①媒体传递的信息不仅影响着一国民众对于本国形象的感性认知,还能影响到国外媒体和公众对该国形象的整体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急时刻,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表现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2.
周鹍鹏 《传媒》2015,(16):59-61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影响力在全世界举足轻重.但是,以国家品牌为表现形式的国家软实力却与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国家品牌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形象特征的总和,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吸引外资、扩大影响、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融媒体在国家品牌塑造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融媒体全面传播我国核心价值观、塑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家品牌形象、有效整合传播国家品牌内容是塑造国家品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楚新  许可 《传媒》2021,(14):12-14
当前,传媒行业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媒体深度融合".从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理论层面拓展到政策层面,从传媒行业自发的迭代更新,到国家政策驱动与"十四五"规划战略布局.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在行业内部的内容生产、机构融合、业态创新及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样也在外部环境中逐步成为助力国家治理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理解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背景下,了解热点趋势、剖析难点问题,并寻找机制突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同时也是媒体社会,媒体在现代政治社会生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媒体的影响力不仅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治理中,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5.
李闯 《出版参考》2015,(15):61-62
"媒体融合"是什么?对于媒体工作者乃至整个行业来说,这个2014年8月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思路可能还是一个新概念;然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却在催促着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传统媒体的意义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这本"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5)》的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在审稿编辑本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何谓媒体?媒体为什么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究竟如何"融合"?  相似文献   

16.
自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出现后,报纸就被称作平面媒体.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平面媒体尽管面临着新兴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但从根本说,平面媒体与新兴媒体是互补的,平面媒体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平面媒体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杨婕 《大观周刊》2011,(38):34-34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媒体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同时媒体与司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袁辉  张志平 《视听》2022,(2):3-5
全媒体传播环境正在深刻改变着艺术传播方式和观众的审美体验,这对广电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电媒体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传播管理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管理经验,广电媒体的艺术传播管理要强化以"融合—用户—审美"为特...  相似文献   

20.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媒体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被赋予了诸多新的角色内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但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通过媒体融合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使县级融媒体这样的新型传播平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