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个化学实验到底有什么功能价值?怎样挖掘这些价值?这是值得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是新课程的新增实验,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栏目。这个实验到底探究什么?教材写到:"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  相似文献   

2.
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就是它的光氯取代反应。据我所知,教师们对这个反应都有丰富的理性认识,从反应原理到实验过程都能够讲得一清二楚,可一到具体做此实验,就会觉得心中无数,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有的甚至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下手,最终又回到教师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记实验的应试套路。笔者认为,这除了教师本身业务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精湛的原因以外,再就是这个实验本身有很高的难度还未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未必都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中有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一是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对比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便于辨别该物质。这两个对比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其一反应比另一反应更剧烈,那么这两个“剧烈反应”的本质和现象各有什么不同呢?对辨别该物质有何帮助呢?(1)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钾、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水(事先滴有酚酞)的烧杯里,只见它们都浮在水面上,证明钾、钠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的热使它们熔成小球;反应产生的氢气驱使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相似文献   

4.
(1)实验材料 抽滤瓶、长颈漏斗、尖嘴导管、单孔塞、橡胶管、弹簧片、大头针等;钠、酚酞、水。  相似文献   

5.
2012年高考上海化学卷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不仅实验专题数有所增加,而且在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等专题中都有渗透,总分值达47分,约占全卷1/3。实验试题在全卷的分布与比重,明确揭示了实验教学在新一轮化学课改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反应抑制指的是抑制不符合当前需要的或不恰当行为反应的能力,它的研究范式较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top-Signal任务和Go/No-Go任务。近年来,情绪对反应抑制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效价与情绪唤醒都影响反应抑制,但对于这两个维度如何影响反应抑制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果;前扣带回皮层可能在这中间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探讨合适的实验方法同时控制情绪效价和唤醒这两个维度,以进一步阐明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常规的对比演示实验,通过比较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快慢,突出物质的性质差异。在实际操作时我发现了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8.
金属与H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是研究HNO3化学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该实验因氮氧化物的污染性和观察NO现象的不明显性而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因此对于此实验的各种改进装置也屡屡出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两种关于金属Cu和浓、稀HNO3溶液连续反应的实验装置的设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器材 ,它的长短可任意切割 ,又可受热软化弯曲成各种不同角度的玻管 ;还可拉成不同规格的尖嘴管 ,它无色透明、体积小、可受热 ,因此 ,它可以代替很多玻璃仪器来做实验 ,具有省药、省时、污染小 ,现象明显 ,便于携带等优点。将玻璃管的这些特点应用在化学实验上 ,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现将其应用列举如下 :1 H2 (或CO)还原CuO(Fe2 O3)的实验如图 1装置 :图 11CuO粉末  2橡皮管  3止水夹将H2 通入玻璃管 ,打开止水夹 ,在导管尖嘴处点燃H2 ,加热CuO ,可观察到黑色CuO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11.
微型实验具有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省、反应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难点实验,我们将其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在一支直角玻璃弯管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成功。(1)实验方法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质量比1∶13  相似文献   

12.
微型化学实验是相对于常规化学实验而言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它具有仪器简单、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反应快、现象明显、环保、实验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化学教师的青睐。滤纸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它具有吸水性好、溶液扩散快的特点,这决定了滤纸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面就举几个以滤纸为载体巧妙设计的微型化学实验。1滤纸上的微型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硫与铁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学习单质硫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上是将硫粉和铁粉按1:1的质量比混和均匀后,放在大试管内加热点燃进行的。实验不难做成功,但容易出现诸如试管破裂、生成物不易取出.污染空气、反应物用量多、实验时间长等弊端,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鲜明的、五颜六色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产生不尽的联想。追根问底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重组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氯水的相关实验对所学知识有巩固提高,有拓展延伸。世界是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我们学习知识也要学会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确认氯水中的各种微粒。2仪器和药品新制氯水、石蕊试液、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是复习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实验习题,加强对其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改进、对产物分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凡高中学习到有机化学,就要学习甲烷。那么验证甲烷主要化学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显然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条件是光照,课本中说的是放在光亮且日光直射不到的地方(谨防爆炸)。  相似文献   

17.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从理论上讲应该是NO,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即使可用排水法收集到无色的NO,也无说服力,因为收集到的NO气体有可能由NO,与H20反应生成的。实验现象与理论无法吻合,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由于反应现象不明显、反应速率缓慢的原因,使得CH4与Cl2反应这个实验成为中学化学教师探究改进的焦点。近期,本人再次对该实验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现仅借贵刊一隅,展示给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9.
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远没有对无机物和无机反应熟悉,他们容易割裂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联系,从而以孤立、僵化的观点来学习有机化学。在教学中以系列实验作为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上的障碍,并分析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反应更快、气体用量更少、更环保、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